你没看懂《三十而已》:顾佳的完美,是一场骗局……
“更好的生活是谁定义的?”
这个夏天最火的女人,不是张雨绮,也不是伊能静,而是她——顾佳。随着电视剧《三十而已》热播,顾佳已经上了十几次热搜。仅凭一个橘子,就能认出老公身边的女员工是“绿茶”,霸气手撕;儿子被富太太欺负关密室,上去就是1v2,一顿散打;一连串让人“感到舒适”的操作,瞬间圈粉无数,甚至还出现了一个新词“顾学”:形容要像顾佳一样,双商在线、御夫育娃如鱼得水、拼事业也能原地逆袭。总之就是面面俱到,从内到外,牢牢掌控自己的人生主动权。如果这届观众把顾佳当做人生榜样,那对自己的要求,未免也太高了!这样的剧,看看就好,看完后,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一旦把剧中的角色与生活当成了幸福的目标,恐怕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不痛快。有一句话说,你越崇拜什么样的人,就说明你越缺少什么。未必全对,却有一定道理,毕竟现实生活更多的是一地鸡毛。大多数人既没有钟晓芹的上海土著户口,也没有顾佳的全能,甚至没有王漫妮那么自律拼命。但是你一打开电视,就看到顾佳这样的人,活得跟开了光似的,未免就有点自惭形秽。她吊在半空中,练习瑜伽的时候,你刚吃完晚饭,看了眼由于吃太饱而微微突出的小肚子;她一边夸赞老公,一边把他从烟花编程师打造成“许总”的时候,你刚骂完你对象怎么又乱丢袜子。总之就是实力演绎,什么叫“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于是你下定决心,跟顾佳学习,以后每天6点早起跑步、坚持吃早饭、利用碎片时间学英语。结果第二天,你又一觉睡到了8点,来不及吃早饭,赶去坐地铁,拿着英文单词书,背了一会儿又放弃。真正让你痛苦的,不是你所处的位置,而是你与理想的自己之间的差距。顾佳是活在金字塔上层的人物,是住在大房子里令人艳羡的“完美人妻”。王漫妮想要过上的,就是顾佳那样的人生。而顾佳呢?在去过王太太的家之后,她想拥有的则是王太太那样的人生。她们都以为自己在为“更好的生活”努力,但那个“更好的生活”到底是谁定义的呢?其实,你的存在不仅满足你的个人需求,还满足了社会的需求。个体生活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工作、家庭、后代、名声、创造力、宗教等等,都是社会想让我们相信和遵守的东西,也是我们获得价值观的途径。社会需要生产、再生产以及对社会准则的信任,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具有合理性。
从某种角度来说,他如此拼命的原因是他被社会愚弄了,这也是我们很多人被影响和塑造的方式。向往一个更好的生活是积极的,但问题是,如果你的眼睛只看到远方“更好的生活”,就不容易看到自己生活的价值。如果说《三十而已》是一堂幸福课的话,在“如何获得幸福”这个问题上,顾佳、王漫妮和钟晓芹,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去探索。在我看来,她们30岁的人生,其实代表了大多数普通人对幸福想象的三个方向。找到见多识广有趣多金的对象,完美脱单,就会幸福吗?有的人把“三十而已”当成一剂鸡血,三十岁一切才刚刚开始,才三十而已,以后还有大把的时光和机会,可以努力奋进。如果你30岁拼尽全力还是感到活得不幸福,可能不是你不够有钱,或者不够努力、伴侣不够完美,而是你获取幸福的方式出了问题。《呼吸:每个人都需要自我肯定》一书中有一个问题,让我愣了足足5秒:这是英国排名第一的正念书,中文版主编是心理学家李松蔚。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李松蔚每周见到来访者时都会问3个很奇怪的问题。李松蔚说,问这几个问题,是因为他发现,对于很多人来说,好像只有惊天动地的生活才值得一过。如果习惯了宏大的叙事,就会有一种风险,因为看不见那些细小的价值,可能也就失去了持续积累的耐心。在很多人的想象里,改变必须充满仪式感,第一步也总是要很隆重。比如我要活成顾佳,那我就要改头换面,,至少要先学会健身吧?然后要买一座高级别墅,要把老公改造成老板,要把儿子送入一流的幼儿园……越想发现差距越大,结果目标越远大,越是迈不开脚步。因为对于你来说,改变的另一层意思是:“有巨大的困难在等着我去克服。”一开始的改变其实都是不经意间发生的,它看上去普普通通,跟没变没什么区别。也许就是你今天磨磨蹭蹭吃了个早餐,还吃得毫无营养——这算什么?什么都不算。有些价值,其实就蕴藏在普通而枯燥的生活中,就像一呼一吸,平静、平常,但给了你生命的能量。在不变的模式里,看到自己做出的努力,哪怕很微小,也让世界变好了一点点,这就是你的价值。就像很多人总爱说自己“没钱”,但他更准确的表述其实应该是:“有钱,但不多。”很多人说自己“事事失败”,但其实是有成就的“不高,但成功过”。《三十而已》最打动我的,不是三个女主,而是每集结尾的两分钟,没有台词的路边摊一家人。妻子卖早点,儿子陪着妈妈,老公跑外卖,工作途中给儿子带礼物。但当路灯的暖光照到他们的脸上,当风撩动被汗水浸了一天的发丝,那一刻,一切都变得生动了起来。那是不同于三位女主的三十岁,那是更接近屏幕前你我的生活,没有轰轰烈烈,只有细水长流。点个“在看”,更值得你看到的,是自己生活里那些微小的价值,它们会让你确认:
作者:林尉,本文转载自一个推荐好书的微信公众号“书单”(ID:BookSelection):这里有一群三观正的读书人,与你分享思考,推荐好书。关注书单,我们一起通过阅读,变成更好的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n6.com/view-963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