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研究生自杀事件:生而为人,如果优秀很难,那就珍重平安(2)
诚如作者所说,我们陷入了追求完美和成功的陷阱里——“我们的世界充斥着无数声音,让你成为最好的自己,以至于你甚至都没有想过,可以对自己要求低一点。” 不少孩子,在幼儿园阶段,甚至于还没出生的时候,就陷入了白热化竞争中。这种竞争的激烈程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拾。人们要么半死不活地陷在痛苦中,要么就只能选择彻底离开。也不是,可能还有一个小小的退路,可供偶尔歇脚喘喘气。那位同学在遗书里说自己有个愿望,希望下辈子能变成一只猫。人们向往成为猫,其实是因为想要拥有它们的生活方式:猫没有社会时钟要去遵守,慵懒地醒来又睡去,闲暇时就和自己的尾巴上演一场大战。不要问它们不快乐是什么,在猫的字典里,很少出现这个词。当然,猫的生活方式全盘移到人身上,是不现实的,但做个“及格家”,对我们来说却还是可行的。“在我们这个追求高分高成就的社会里,需要一点得过且过的及格主义来拨乱反正。”“虽然‘最好’到底是什么意思并无公论,但不管它是什么,我们实际上都做不到。也许你确实在努力抵抗,不过即使如此,你很可能仍在以某种方式,努力使生活达到最佳状态,这是一种自残。” 既然那个所谓的标准永远都追逐不到,那我们何必那么在意它呢?或许,我们可以试着不去追求完美,不用成为第一,而是在自己的世界里做到及格。当然,书单君并不是在提倡,你要主动放纵自己彻底成为“废物”,而是说,在过分努力已经伤害到自己的时候,要允许自己躺平。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如果每次遇到“不如意”,都要自我怀疑一番,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那只会陷入自责的漩涡。我们不能只追逐向前奔跑的动力,也要有跌倒后躺在原地喘口气的“魄力”。如果实在爬不起来,索性就让自己瘫一下,不够好也没有什么关系。有老话说,“当别人在乎你飞得高不高时,只有少数人在乎你飞得累不累。”无论多数人还是少数人,比起别人的“在乎”,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明白,“飞得累不累”与“飞得高不高”同样重要。如果身体和心灵都已经进入疲倦状态,就不用再逼着它们高速运转。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n6.com/view-1010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