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蒂·勃朗特说,读者,我来到了上海 | 英国文学经典原稿展
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最后一章里写下名句:
“读者,我嫁给了他”
现在,可能要说:
“读者,我来到了上海”
3月15日至4月15日,由大英图书馆(英国国家图书馆)与上海图书馆联合举办的“文苑英华——来自大英图书馆的珍宝”展览在上海图书馆开展,夏洛蒂·勃朗特、D.H. 劳伦斯、珀西·比西·雪莱、T.S.艾略特、查尔斯·狄更斯,这五位传奇作家的草稿、信件和原稿将为读者带来一趟经典文学之旅。
上海作为历史上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许多英语文学首先通过上海进入中国,随后藉由这座城市深厚的翻译出版底蕴来拓展读者群。此展览也为大英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关系建立里程碑:两馆于2017年12月的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五次会议签署了意向书,确定了两馆合展的相关安排。
此次展览展出的来自大英图书馆的藏品介绍: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原稿,包括最后一章的名句:“读者 ,我嫁给了他”。
T.S. 艾略特的《擅长装扮的老猫经》诗歌草稿,包括讨论猫行为的信件。
D.H. 劳伦斯的信件,讨论小说《虹》及其出版禁令,以及让读者能够取得作品的替代方案。
珀西比希雪莱献给拜伦勋爵的十四行诗草稿。
查尔斯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的五页原稿。
▲手稿上有很多排字工人沾了油墨的指印,还有几位工人的铅笔签名。《简·爱》创作手稿誊写本,第三册,夏洛蒂·勃朗特作,1847年。(大英图书馆供图)
▲T.S. 艾略特写给艾利森·坦迪的亲笔信,信的日期为1937年11月15日。这封信收录在“T.S. 艾略特与坦迪家族成员的书信,包括《擅长装扮的老猫经》中的诗作草稿,1936年至 1940年 ” 中。(大英图书馆供图)
▲D.H. 劳伦斯写给他在伦敦的出版代理詹姆斯·布兰德·平克的亲笔信,信的日期为1915年11月29日,信中谈到小说《虹》,收录在一册劳伦斯写给平克的信件集中。(大英图书馆供图)
英方策展人亚历珊德拉·奥特也表示,这次展览五位作家的选择不仅考虑了中国读者的关注度,也体现了上海特色。“我们了解到上海图书馆藏有劳伦斯限量签名版诗集,于是欣然选择劳伦斯作为五位作家之一,这也是希望能让更多上海读者产生共鸣。”
上海图书馆以手稿原件为中心,全面发掘五位作家的作品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展现英国文学在中国翻译和接受的基本状况,以中国出版的各类文献实物展示中英文化的交流,揭示中国人民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风貌。
与此相应展出的上海图书馆馆藏,包括:
萧伯纳1937年7月10日给上海戏剧家黄佐临的题词手稿原件,热情地表达了“起来,中国:东方世界的未来是你们的”。
发表于1872年5月《申报》上的我国最早的小说译作《谈瀛小录》(翻译自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夫游记》)。
发表于1873年1月《申报》馆文学期刊《瀛寰琐记》上的中国近代首部长篇翻译小说《昕夕闲谈》。
我国著名翻译家屠岸在沪翻译中国首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时所用的原版书。
狄更斯的个人藏书与藏书票;劳伦斯限量签名版诗集《三色紫罗兰》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初版限量签名版。
《张元济日记》手稿中关于我国著名翻译家林纾的英国小说译作出版的相关记载。
▲萧伯纳1937年7月给上海戏剧家黄佐临的题词手稿原件(上海图书馆供图)
▲我国最早的英国小说译作《谈瀛小录》(上海图书馆供图)
▲屠岸在沪翻译中国首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时所用的原版书(上海图书馆供图)
▲1916年《张元济日记》及夹笺上记载的林纾涉及英国作家的译作有巴克雷《玫瑰花》、威利孙《情窝》、倩伯司《诗人解颐语》、哈葛德《天女离魂记》等。(上海图书馆供图)
展览期间,上图将举办“英国文学作品翻译比赛”、“英国文学作品朗诵”、“英国文学专题讲座”、“英国文学作品阅读专架”,上海文化名人“‘我与英国文学’寄语手迹征集”等一系列的活动与宣传,增强展览与读者的互动,扩大展览的社会关注度。大英图书馆也将邀请读者参与大英图书馆即将举办的线上活动“穿越时空,回到英国文学的故乡”,探索更多英国文学的故事。
2018文学周历已在我们微店中上架,
订阅2018《文学报》还有周边赠送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