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拍戏险丧命,这个不会演戏的傻子总算火了!(2)
这句话让张译一度陷入焦虑,经常整晚失眠,当得知康洪雷导演在策划拍摄《士兵突击》时,张译立马起身写了一份3000字的自荐书。
自荐书里详细列举了自己适合饰演“许三多”这个角色的理由,以及他对如何演好“许三多”的各种想法。
“幸运”的是他的自荐书通过了,但他获得的角色却不是许三多,而是许三多的班长“史今”。
选角通过了,接下来张译要做的就是向团里请假,可无法确定的拍摄时间让领导犯了难。
看到这个情况的张译犹豫不决,最后还是狠下心向领导提出了转业(退伍)申请。
据悉,在拍摄《士兵突击》中“史今”退伍片段的那天早上,张译收到了团里传来的转业通过的通知。
张译清楚的明白,从那一刻开始他再也不是个兵了,自己也将要离开待了10年的军营。
(《我的团长我的团》片段)
这是张译的第一次演“瘸腿”,也是他“瘸腿生涯”的开端。
《生死线》、《追凶者也》、《妖铃铃》、《重生》……张译演了太多次“瘸子”,而对于这些不同的人物,他还演出了不一样的瘸法。
(《追凶者也》片段)
但在拍《红海行动》的时候,张译差点是真的瘸了。
在片场,他踩到碎玻璃后不慎摔倒导致骨折,但是他却拒绝用替身,拖着瘸腿亲自上阵,拍完了所有的高强度动作部分。
(《红海行动》剧照)
张译的特色表演除了“瘸”这个字,还有一个“僵”字。
当然,是冻僵的僵。
当年拍摄《兵团岁月》的时候,为了力求真实张译在零下三十几度的大雪天里洗澡。
到最后,张译被冻的无法行动,还是剧组的同事把他扛回了帐篷取暖。
《攀登者》更是不用多说,天寒地冻的雪山上,张译真的光着脚在拍戏,拍摄间隙他会摸一摸自己的脚趾,确定它们是否还在。
因此在这部电影里,张译演出的“瘸”和“僵”几乎比真实还要真实,甚至有网友还开贴询问“张译是怎么瘸的?”
(《攀登者》片花)
可以说几乎每一部影视作品,张译都付出了近乎“不要命”的努力,这让很多人觉得他“太傻”。
但张译只留下一句话:
“我的老师是规矩人,我也是规矩人,所以演得戏也要规规矩矩。”
“一夜成名”、“一炮而红”这些词语经常用来形容一位艺人的成名历程。
但张译的红,太过于慢热,这当中掺杂了太多的坎坷、血泪与伤痛。
时间历练了他,也最终证明了他的能力。
3
除了演戏“不要命”,张译深情起来也同样是“要人的命”。
知名导演贾樟柯有一部叫做《山河故人》的电影,主演名单中张译的名字就赫然在列。
张译扮演的“张晋生”把剧中随处可见的离别之情渲染到了极致。
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被逐渐放大,让众多观影者开始反思起自己对于父母和家庭的关系。
同样是“小人物”,《鸡毛飞上天》中的“鸡毛”陈江河又让我们看到了普通人的不平凡。
尤其是火车站陈江河偶遇分别八年的爱人那一段,简直是要看一次哭一次。
爱情,最美好的样子莫过有情人终成眷属。
后来在以打拐题材为主线的电影《亲爱的》中,张译扮演了一位被人贩子拐走孩子的父亲。
当他四处寻找孩子未果,绝望的蹲在墙角哭泣的时候,自责、后悔、悲伤……
太多太多的情感在这一刻迸发而出。
莉莉安还清楚地记得当时在电影院时,四处传来的抽泣声。
这部电影让张译拿下了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这是他出道数十年来,获得的第一个专业性大奖。
领奖致辞中,他一口气说了十多个感谢,从天到地,从父母到恩师,唯独没有被感谢的,就是那个始终坚持的自己。
4
说实话,张译确实不太“走运”。
但最让莉莉安敬佩的,是他全靠着努力将一手烂牌打出了王炸。
最近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称赞起张译的演技厉害。
但是张译自己却不喜欢被这样称赞。
让他喜欢的,永远是贾樟柯导演对他说出的那句山西方言:张老板,能行!
能行是什么意思?是可以但还有上升空间。
即使“全民赞扬”,但张译始终觉得自己不够,在《金刚川》的片场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一场戏明明已经拍得很好,可张译偏偏觉得拍得不够好,要求重拍,这一拍,就是拍了17遍。
直到后来导演出面喊停,张译这才停了下来。
吴京说:“张译是在用生命创造,把每一场戏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场戏。”
而这一切,可能是因为张译害怕被赞美冲昏的头脑而失去本心,让好不容易才甩脱的“坏运气”又卷土重来。
也正是因为他这种踏实努力的性格,让越来越多的导演喜欢找他合作。
就像贾樟柯说的那句“张老板,能行!”一样。
张译一定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精彩!
张老板,能行!
张老板,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