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女子性侵复仇案,干得漂亮?
为了我们能每天准时相见
你的加星和在看对我们非常重要
点击电影铺子 → 主页右上角 → 设为星标
★
最近,,铺子看到了这样一条新闻。
江苏宿迁,一位五十多岁的女子王某被陈某强奸后,产生伺机报复的想法。
于是在一个月后,王某趁陈某吃晚饭时将七八粒安眠药磨成粉拌入水中让陈某服下。
随后趁陈某失去反抗能力,王某使用丝袜勒住陈某的脖颈,并用剪刀剪陈某的生殖器,导致陈某当场死亡。
在这个新闻被报道出来后,网上议论纷纷,不少人认为王某干得漂亮。
网友们的情绪可以理解。
强奸向来是一个带着社会隐痛的题材。
影视作品中也对此多有提及。
比如说在电影《素媛》中,素媛是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女孩,生活在一个再平凡不过的三口之家。
然而在一个下雨的早晨,在每日都要走过的上学的路上,她却落入了一个恶魔的手中。
小小年纪的素媛因为恶魔的暴行,身体和心灵都遭受到了不可逆的损伤。
而罪大恶极的犯人,却以酒精中毒等为借口,只被判了十二年的刑期。
而最令人背脊发凉的,是在影片原型的真实案件中,这个案犯即将刑满出狱。
且在谈及出狱后的生活时,犯人还大言不惭的说自己还会回到之前受害者居住的那个小镇。
这无疑是对女孩及其家人的又一次打击。
女孩的父亲说孩子每天被噩梦折磨,“没有信心活下去”,于是他们只能选择搬家,逃离这个恶魔即将到来的地方。
性侵案的受害者,往往是在某方面比较弱势的一方。
《熔炉》中的身体有缺陷的小孩子,因为身体缺陷无法将自己的遭遇表达出来,于是成为了人面兽心的校长的目标。
《老妇人》中上了岁数,却没有子女的孤寡老人被男护士性侵。
她向周围的人倾诉自己的遭遇,却不被相信,甚至被诬蔑是老年痴呆。
《红粉惊魂》中的三个女生,明明被其他几个男生性侵,却被加害者恶人先告状。
被忽视,被陷害,被污蔑,甚至被送入牢笼。
《魔女的法庭》中的一集,男学生被女教授以不能毕业为借口压制,性侵了他。
而后又以自己的女性身份为自己辩解,差一点就毁了一个男孩的一生。
等等等等。
这些恶魔般的行径,不仅对无辜的受害者带来了身体上的伤害,还有难以摆脱的心理阴影。
去年的美剧《难以置信》中,少女被性侵后报警,试图为自己讨回公道。
但无论是警察一次又一次的盘问,强迫她回忆起自己最痛苦最不愿面对的时光,还是周围人对她“不完美受害者”的苛责,都使她难以承受。
最后只能说自己撒了谎,试图逃避重复不断地N次伤害。
电影《最漂亮的一对》中,恩爱的夫妇被一伙小混混控制,当着丈夫的面强暴了妻子。
自此以后,夫妇两人再也没从这个心理阴影中走出来。
尤其在几年后,当他们再次见到行凶者的时候,又被一遍遍拖回过去的噩梦中。
这些曾经受到伤害的人们,除了想要加害者付出代价,就只想回到正常的生活中。
比如说电影《韩公主》中的女主角。
好不容易转学,交到新的朋友,能够继续做自己所爱的事情。
但来自过去的阴霾却不肯放过她。
现在的朋友得知真相后也都躲着她,周围人不接受她,父母也成为了压倒她的沉重的稻草。
于是她只能走向自杀。
在某些情况下,她们甚至不得不自己去消化痛苦,耻辱。
就像《不能说的夏天》中郭采洁饰演的女孩白白,明明被老师连哄带骗的性侵,却有口难言。
心里承受着四面八方的压力,为了合理化自己的痛苦,走上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方向。
就像台湾女作家林奕含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写的那样:
我想出唯一的解决之道了,我不能只喜欢老师,我要爱上他。你爱的人要对你做什么都可以,不是吗?
思想是一种多么伟大的东西!我是从前的我的赝品。我要爱老师,否则我太痛苦了。
除了有这些现实题材让人愤怒压抑的影片,也有不少讲述被性侵后复仇的影片故事。
最经典最大尺度最被人熟知的,可能还要数禁片《我唾弃你的坟墓》系列。
从最初的1978年版《我唾弃你的坟墓》到现在,系列电影大概拍了有五六部。
它的故事,往往是同一个套路。
(1978年版《我唾弃你的坟墓》)
女作家为了能够静心写小说,独自来到了乡间的一间小别墅。
然而因为貌美孤身,于是她被一群小混混盯上,折磨蹂躏甚至有生命之危。
但女主的求生意志很强,排除千难万险逃出生天后,开始对伤害自己的一个一个进行复仇。
(2010年版《我唾弃你的坟墓》)
其手段残忍狠辣,血腥暴力,被全球多个国家列为禁片。
而在此后的几部续集也大多是同样的套路。
美貌的女性被恶人盯上,侮辱一番后逃脱,然后反杀,再逃脱,再反杀。
(《我唾弃你的坟墓》2)
剧情简单粗暴,但还是有不少受众。
毕竟影片前半部分对女孩受凌辱的压抑,和后半部分以暴制暴的强烈对比,对恶人的复仇看得人的确很爽。
同样类型的还有号称为校园版《我唾弃你的坟墓》的《复仇天使M.F.A》。
女孩被自己的同班同学性侵,却申诉无门。
无意之下,她误杀了强奸她的同学,且从新闻中得知还有很多欺辱女生的恶人逍遥法外。
于是女生化身“复仇天使”,逐个勾引这些人面兽心的人们,然后将他们一个一个杀死。
当然,在这些复仇故事中,手起刀落复仇的不一定只是受害者本人,还有他们的父母或朋友。
在电影《水果硬糖》中,十四岁少女海莉为了给好友复仇,将自己也伪装成了一个完美目标。
而当恋童癖摄影师杰夫上钩后,海莉用她的方式惩罚了这个罪人。
还有改编自轰动社会的“德里黑公交案”的电影《一个母亲的复仇》。
女孩在一次派对后,被一群男生拉到车上侵犯,之后加害者们却逃脱了司法的制裁。
母亲无法接受司法和社会对加害人的包庇,决定自己下手为女儿复仇,并将罪责栽赃到了加害者团伙中。
在韩国电影《蚯蚓》中,为了给受辱死去的女儿复仇,脑瘫父亲也选择了用自己的方式惩罚那些加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