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85高学历圈层相亲(3)
2020-12-18 17:01:栏目:文学
沈奕斐在10月31日的播客中说:985的身份对感情是如此重要吗?它意味着一定有共同语言吗?如果说共同语言,其实学科之间的差异,远大于985高校和其他学校的差异。所以,当这个标签和爱情无关,甚至相悖的时候,她觉得这就是歧视。
贾昕持有更务实的想法,她觉得,“真爱其实来源于你们条件的匹配”。物质生活的要求和爱情并非不可兼得。“大家对985相亲局有一种妖魔化,好像985相亲局里就没有爱情。”“陌上花开”的编辑“王妈妈”也说,“谈学历其实挺理想主义的,它不和房子之类的完全挂钩,这里也能产生美妙恋情。”
谈起爱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茫然。“相遇未名”的红娘,也会承担很多亲密关系咨询的工作,创始人阳君说,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从某种程度来看,爱的教育有所缺失。
做了多年的情感心理咨询,林海艳觉得有时候教育压制了人的情感,她见过一个顶尖大学的毕业生,到了30多岁,还从没喜欢过别人,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心动。“其实人类都是追求爱、希望被爱的,爱像一个源泉一样,只是有些人认为没人能给予这份爱,失望了。”
“王妈妈”说,她从小就喜欢撮合别人。她所在的中学不会强硬禁止学生谈恋爱,前提是不耽误学习。她甚至组织过班会,“非诚勿扰”的形式。理科班男生不擅长表达,她还帮男同学写过情书。来到清华读大学之后,她才发现身边有的同学在恋爱方面如此幼稚。
林海艳的女儿现在读初中了,她会主动问女儿,“有喜欢你的男生吗?你遇到喜欢的人,要如何去看待。”她说,情感这个东西是压制不住的,而且是美好的。
乔乔觉得,爱情往往是特定的时候一瞬间的感觉,就像烟花一样,转瞬即逝。这一瞬间的爆发,能在平静的生活里点燃你。
刘韬今年37岁了,他觉得和清华的老同学相比,自己算是一个“失败者”。大约10年前,他在清华一理工院系读完本硕后,来到美国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但由于和导师观念不合,始终难以做出成果。在美独自生活10年的他单身,还没拿到博士学位。
而他的同学,多进入金融行业,有人成为银行行长或者基金公司的创始人,开的是劳斯莱斯、玛莎拉蒂。但刘韬觉得,这是“世俗的日复一日的循环”。他不后悔没有选择走一条更稳妥的路:读好大学,找到赚钱的好工作,找一个合适对象结婚,生孩子,养二孩。但校友贾昕说,“我觉得人生不就是这样吗?”
在“陌上花开”,刘韬特立独行,在“挂牌”文案里交代了“不光彩”的一面。“目前身外之物算是一无所有”“爸爸查出癌症中晚期”。他还搞了一个小小的恶作剧,看到很多女生对男生身高有硬性要求,他故意把183厘米的身高写成了175厘米,“我想找一个不在乎这些的女生”。
▲ 某线下相亲会上,一组年轻人被归类为“高海拔场”。图 / cfp
(文中贾昕、崔楠楠、刘韬、月亮、乔乔、王妈妈为化名)
每人互动
你会在意对象的学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