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和英语,可能永远没办法在中国人这里和谐相处了。好好的英文歌,哪怕感动如You raise me up so I can stand on the mountains,是那种能让依萍当场来一首情《情深深雨濛濛》的程度,也能被一些网友搞成,啥啊这,你抬举我了?要是碰上Hotel California和Scarborough Fair这种暗含要素的,中国味儿就更浓了。从《加州招待所》到《斯卡布罗菜市场》,简单的文字,极致的中国风。如果不幸遇到艺高人胆大的字幕组,英文原文是啥,早已没人关心。然而这些英翻中的微小不和谐,在中翻英面前,还是缺了点意思。只有中翻英,才能让人见识到什么叫做真正的英语中国化。即使中文和英语是两门压根儿不同的语言,但没关系,中式英语能让英语变成中国人都懂的语言。警告,你的英语中国味已超标
《唐人街探案2》里,两个中国人在美国用英语隔着车子上演了场对骂。王宝强在车流中横穿马路,对着朝自己狂按喇叭的车子说:dog shit,let horse come。车里的人忍不住炸毛,挡路竟然还倒打一耙,真是给脸不要脸:give you face,you don't want。既然这样,对方也没啥好脸色了,也用英文回骂:dog son!这些话,看起来有英语那意思,但英语母语者压根儿听不懂。中国味儿实在是过于超标,完全就是中文+英文混搭的中式英语。以let horse come为例,三个单词虽然都是英文单词,但语法和意思完全就是汉语:而像这样的中式英语,现在已经成了一门新显学,全称Chinese English Translation,简称CET。甚至进入实践,走进了中国百姓的日常,也打入了西方世界。不知道在哪儿的警示牌上,你就能看到no dashouji。外国人:no我懂,dashouji是what意思?Lighting-prone area Please do not climbing应该写成Please do not climb when there is a thunderstorm而当饭店开始面向外国人时,菜单CET的难度不亚于中国学生的四六级。干货,干为fuck,货为商品,即goods,所以干货就是fuckgoods。哪怕回到国外,外国人也摆脱不了CET的热情。既然中国人都考那么多年四六级了,就一个CET而已,要不吃吃you and your family?不想吃your family,试试fuck the duck 也行,一次不到11欧元。然而你永远不知道,在创造CET这条路上,中国人能搞出多少种花样。每当四六级考试之时,就是CET难度刷新之日。像把西藏翻成yalaso这种,就是老外们今年CET考试跨不过去的坎。但这并不是最难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CET中流行起了一种自由灵魂派,反正都中式英语了,那不如更彻底一点,凭着爆炸脑洞和充分自由的随性,他们创造出了直击天灵盖的上头翻译。顺德一道失传的神菜,英文叫UFO cai of shunde。
秘制酱料,就是no tell you 的liao。
众所周知,风是动词,历经2小时风干,要翻译成huhu 2 hour。
水蒸气就是一段化学方程式,不会有人连这都不知道吧?不会吧?
看到这些地道的CET,外国人挂没挂不知道,反正中国人已经上头,直呼这个英语翻译six six six,被四六级伤透的心重新得到安慰:中式英语不可怕,可怕的是.......
说好听点,中式英语是一种中介语。《麦田里的守望者》作者 Salinger就认为,中式英语是由正在学习第二语言的人按照母语的学习思维、方法和习惯发展并逐渐总结学习规则进而创造出来的一种中介语。既有母语特征,又有第二语言的特征。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母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影响,叫做语言迁移。学者Robert Lado 的《跨文化语言学》认为,如果两种语言的结构相似,那就会出现积极迁移,如果两样语言结构不同,就会出现消极迁移。英语和汉语在语法结构、文化认知上都有很大差异,学习者要是按照学汉语的方式或者利用汉语来帮忙学英语,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语言负迁移现象。要是学习者对英语的知识储备不到位,刚入门或者半吊子,但又想用英语表达时,就会直接套用汉语的某些规则,中式英语自然而然就出现了。英语一般的语法结构是主谓宾,状语后置,比如简单的例子:而中式英语就成了:I very love you。中式英语另一个典型的负迁移点是词汇。但凡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英文单词有多么多,有多烦,有多难背,又有多容易忘。而更重要的是,想要在英语中找到和中文精准对应的词,太秃头了。虽然都是面食,有馒头,有花卷,有包子,包子还要10086种馅。英文一个fuck一个shit就能hold绝大多数骂人场合,中文就带狗字儿的就有几十种不同骂法: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眼看人低、狗腿子、狗仗人势、、狐朋狗友、人模狗样、狼心狗肺、狗日的、狗屎、狗屁、狗娘养的.......这,除了直说dog son,也是不知道能用英语咋讲了。但语言的负迁移并不足以解释那些放飞自我的上头翻译。把“打一桶鸡蛋”翻成10086eggs,鱼眼叫做“fish i”,慢火烤制写作“zizizizi”,更像是反向的归化。翻译是译者将原语言解码又重新编码成译入语的过程。1995年,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把翻译总结为“异化法” 和“归化法”两种方式,异化法和归化法可以简单理解为直译和意译,但比直译和意译更宏大,涉及文化、政治等层面。异化法即保留原文语言及文化特色,归化法则是让翻译符合目标读者的文化习惯。上头翻译派走的就是归化路子,让翻译符合目标读者的文化习惯,只不过目标读者不是英语speaker,而是中国人,,因为压根儿就没想让外国人看懂,所以才用了10086这种中文互联网的梗。归化到了极点,反倒有种奇妙的魅力。梗上加梗,一种新梗就产生了。在看到上头派翻译派的中式英语之前,mvp还只是游戏用语,谁知道它还能用来形容东西特别特别特别好吃,真是mvp hao chi呢!
只是,上头翻译没什么,要是你都能看懂,可能就得想想为什么了。参考资料:
1.李晓红. 母语负迁移对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口语学习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 036(002):124-128.
2.史茹雪. 论流行美剧字幕翻译中国风现象——归化策略的极致运用[J].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4(02):323-327.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n6.com/view-1081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