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一小学生跳楼自杀,遗书曝光:在自杀之前,其实他已经“死”了(2)
悲剧的发生,绝不是心理脆弱这么简单
百度搜索”青少年自杀“,相关结果足足有28,700,000条。
当你去查看那些新闻时,会惊叹考试没考好、手机被老师没收、被家长训斥等等,都可以成为他们自杀的原因。
每次这种新闻爆出来时,网上总是会有很多人抨击说:“现在的年轻人太脆弱了!”“他们完全不考虑父母的感受,太自私了!”
似乎在大家看来,那些选择自杀的青少年,是因为意志力薄弱。
但是,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沈奕斐表示:
认为小孩子自杀是因为意志力不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自杀和孩子的意志力之间没有关系。其实他们克服对死亡的恐惧,是非常需要意志力的。
那到底是什么让他们最终走向了悲剧呢?
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故事。
2017年6月10日,四川的一个男孩小斯,在社交平台表达了轻生的想法。当时,大家都以为他在开玩笑。没想到,三天后,河面上真的出现了小斯的遗体。
小斯的爸爸运营着一个城乡中巴线路车。那天,小斯帮爸爸售票,下午还问爸爸会不会给他发工资,结果被爸爸一顿训斥。
之后,在去往县城北门的路上,小斯不见了。爸爸还以为这只是儿子赌气,没想到儿子居然选择了自杀。
小斯在死前,留下了一封遗书。
他写到,爸爸问自己英语学懂了吗?他回答学懂了,爸爸就说不要骄傲自满,半瓶水咣当。他如果回答没学懂,爸爸又会骂,那你都学了些啥!
在生活中,吃饭打嗝、夹菜姿势不对,小斯也都会被骂。甚至有时候,仅仅因为爸爸心情不好,小斯就会挨打。
“当然也可以说是什么对我的爱啊,但抱歉我情商低,感觉不到,虽然我懂这个道理,但从心里非常不认同。”
后来,小斯只要待在家里,就高兴不起来。再后来,他发现自己活得没有任何意义,根本感觉不到父母对自己的爱。
他在遗书的最后写下:
“这不是写给我的家人的,反正以他们的思维,他们的角度与立场,我也跟他们说不清。我的尸体,不用埋了,要么烧了,要么扔了,别把我拿回去。心烦!”
台湾心理学家王浩威在《全是为你好》里面写到:
“自杀可能是要结束自己的生命,结束一切的痛苦;自杀也可能是一种沟通方式,在所有正常的沟通方法都无法奏效后,所诉诸的最后方法。”
如果小斯没有写下遗书,我们可能会简单地认为,就因为爸爸训斥了几句,他就选择了轻生,也太脆弱了。
但看完遗书后,我们才发现,根本不是这样。长时间的家庭冷漠、暴力不断,这一切都让他感到自己不被爱着,没有价值。
加上无法沟通、不被理解,因此,他连死后都不想回到家里。其实,他的心里早已承载了太多,终于承受不住了……
就像有些人突然决定结束一段感情,旁人可能会觉得,“就因为这么一点儿小事儿,至于吗?”殊不知,他们之前早已在心里积攒了太多的委屈,忍无可忍,所以才会选择离开。
压死骆驼的,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之前的,每一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