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0年代到20年代,一场关于家的“革命”
2020的魔幻感一直延续到今年的最后10天,由于对北京机动车指标的误读,人们开始疯狂购买新车,以便能将自己手里多余的指标保留下来。这是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也是一个足够有说服力的现象。如果在20年前,人们对汽车指标的珍惜程度不要说争先恐后了,即便是白给,恐怕也没几个人需要。那个时候人们常说:“人都养不起,还养车?”
用历史的眼光看,20年如白驹过隙,可从这样一件小事上,就能看出过去几十年间,中国人生活质量发生的巨大变化。2020终于在跌跌撞撞中走到了尾声,这一年我们经历的太多改变,也收获了更多感悟。从历史中走来,回首四十年,你是否还记得,从那个物质生活相对匮乏的年代走来,我们是如何生活。
· · · · · ·
回到1980s,一切都睡醒了
提到生活方式的“改变”,80年代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拐点。随着市场的逐渐放开,洋产品和西方思想一股脑涌入国内。可口可乐来了,健美裤来了,流行乐和好莱坞也来了……这一切如飓风般凶猛,打开了人们的眼界和胆量。
那时候,想争当整条街最靓的仔,就要把身上的蓝绿制服换下,穿上喇叭裤,烫个爆炸头,拎起录音机满街招摇。张蔷、罗大佑的独特声音,无限释放着年轻人心中的狂热和躁动。读不完的文学作品和诗歌,抚慰和荡漾着年轻的心。一个更加开放、多元、丰富的时代,迈着迪斯科的步伐走来。
随着工资水平上涨,家电也顺理成章进入日常生活。70年代的结婚三大件——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被更新,“新”三大件:冰箱、黑白电视机和单缸洗衣机,成为了结婚最漂亮的彩礼。
△ 80年代三大件
80年代初,只有大城市的少数富裕家庭能负担得起冰箱和洗衣机,数据显示,1978年洗衣机和电冰箱的产量分别为0.04万和1.66万台。但很快,冰箱和洗衣机就成为了家庭中必不可少的产品,人们就此解放了双手,也把容易变质的鲜肉冻进冰箱,到了1988年,这两个数字就上升到1046.8万台洗衣机和755.4万台电冰箱。
不过看电视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谁家有彩色电视,一条街上的大人孩子都会去光顾。这一时期,外部优秀影视片引进,内地也诞生了一批经典。日本电视剧《血疑》中,山口百惠饰演的大岛幸子纯情善良,一曲《谢谢你》哀婉动人,赚了多少眼泪。《上海滩》演绎的江湖故事快意恩仇,黑帽、白手套、白围巾的“许文强”,成为了无数少女的男神。还有《红楼梦》《西游记》《少林寺》《鲁冰花》……一部部经典影片将大众的眼光牢牢锁定在电视机前,甚至造就了万人空巷的轰动效应。
△ 《血疑》剧照
电视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夜生活”。这份改变也推动着家电制造商研发和生产的决心。国内的电器品牌奋发崛起,北京牌电视、万宝牌和海尔牌冰箱、洗衣机逐渐发展成为人们最向往的家电品牌。
△ 上世纪 海尔探路者电视机广告片
80年代的中国家,是港湾,是实现个人价值之后的休息场所,而家电带来的娱乐,彻底点亮了家庭生活的平淡。尽管那个年代的家用电器只不过提供了最基础的实用功能,电视能点亮就达标,冰箱能制冷就够了,洗衣机能转起来就万事大吉……即便如此,对于那时的中国人而言,这已经是理想中的“四化”生活了。
我去2000,拥抱一切未知
迈入新纪元,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中国进入WTO世贸组织之后,大量外资企业进入国内,带来了市场新的挑战与机遇;国足出线、申奥成功,大街上的大爷大妈敲锣打鼓,年轻人也热泪盈眶的歌唱和欢呼。
△ 申奥成功国民庆祝
新千年的中国家,正努力踏入小康,家的娱乐属性被大大彰显,对房屋的功能和格局也有了更深刻的划分。每个人都抱着前所未有的热情拥抱新世界,接纳新时代带来的科技礼物。手机时代来临,大人们精心挑选着手机,小孩子们也总能在假期玩到家里或邻居哥哥的游戏机。主妇们早已熟练操作家电:对开门冰箱让全家人的食材保持新鲜,脏衣服放进全自动滚筒洗衣机就能清洁,豆浆机让足不出户喝到鲜榨豆浆,还有电热水器、电磁炉、料理机、电饼铛……借助家电,从家务事中尽可能解放双手,毕竟还有液晶电视、DVD机、单反数码相机等等娱乐设备,这么多好玩的,怎么能错过呢。
那时候的人们深切意识到,想要优化生活,就要从“硬件”下手。一件件新添置的产品放在家中,那是一种自豪的新鲜感和满足感。为了更好的融入小康,一些新鲜事物即便还一知半解,也不吝啬迎它进家门——电脑,成为新晋的家电成员。
最开始,电脑出现在办公室、电子教室中,人们开始学习操作它完成工作和学习,同时也享受着电脑带来的纸牌、扫雷、仙剑奇侠传等单机游戏的娱乐。最开始,互联网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在一次次成功的“拨号连接”之后,一个新的、更广阔的世界迅猛打开,呈现在人们面前。
△ 扫雷游戏
年轻人开始学习如何“网上冲浪”,那时的我们,还不曾想过,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真的能让天堑变通途,,让万物互联,甚至可以让我们的家与家电成为智能的全场景空间,当然,这是后话了。
2020,我们离「未来」还有多远?
从80年代相对匮乏的生活条件,到新千年孕育出的科技力量,物质一直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心态。现如今的中国家,已经是集居住、娱乐休闲、会客、展示和服务于一身的多功能整合空间,即便同处一屋,每个家庭成员也能各自拥有个性化的生活主张。中国家踏入智能化、定制化的轨道。
我们更关注自我,私人订制让商品尽可能满足使用者的偏好,诞生出更加细分的产品。我们也更加关心世界,环保、节电、智能的产品显然更符合当下的需求。我们的生活场景逐渐充斥着大大小小的电子设备,它们担负着让生活更舒适的职责,致力于让家的主人摒去冗杂,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也营造着家应有的温馨。
我们身处一个追求个性独特的时代,没有千篇一律的生活范本,每个人都试图拥有更自我的生活。精神追求不再只是实用之物的附加品,“价值”代替“价格”成为主旋律。家庭成员也不再局限于亲人,还有室友、宠物、甚至是智能家电。物联网的出现,让居家生活告别了传统家电功能单一的孤岛式体验。所有智能家居的开关和调节,只需要一部手机。
△ 纪录片《HOME》剧照
“这就是所谓「智能」的家吗?” 当一切身边的电子设备变得越来越智能,你是否也会产生疑问:被智能家电包围的我的家,究竟有多聪明呢?我的家又该如何关照我——每一个独立的家庭成员,更个性化、定制化的生活需求呢?
这里,或许能提供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