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再说港片已亡,拿《拆弹专家2》拍他
“相信我你就是警察,不相信我你就是恐怖分子。”
《拆弹专家2》里,被锁喉的倪妮这样对刘德华说。
你当然可以把这句台词理解成劝阻:作为昔日情人,倪妮并不希望刘德华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但是,你也可以把这句台词理解成某种警告:在良善和邪恶之间,其实存在着某个外在的终极标杆,它甚至凌驾在个人的选择之上——或者可以说得更直白一些:
成为好人还是坏人,标准不在个人,而是外界的评判。
从这个角度看《拆弹专家2》,更能明白炸国际金融中心、青马大桥和香港国际机场的火爆背后,裹挟着邱礼涛个人怎样的诉求与倾向:既然无法更改被定义的现实,干脆统统毁灭,哪怕跟着一起完蛋都在所不惜。
将近60岁,邱礼涛的愤青程度,有增无减。
为更好地理解《拆弹专家2》的内核,和所谓的愤青程度,我们不妨先来捋一下邱礼涛的履历。
邱礼涛,除去导演、编剧、摄影和剪辑的电影身份,他还是香港岭南大学文化研究博士,摇滚乐迷和作家——之所以强调其电影之外的身份,是因为在整个香港电影圈,倘若以学历来算加持,邱礼涛绝对算得上拔尖的一个,而这个拔尖的学历,用他的话说“大部分是为了兴趣。”
熟悉香港电影的影迷知道,,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香港电影的前辈大多数知识分子,比如幕后的李祖永,导演如卜万苍和易文等是知识分子,幕前的卢敦、吴楚帆和白燕等人又是话剧出身,胸怀文艺救国,所以他们无论拍商业片,抑或有话要说的电影也好,都与文艺世界接近。但在这之后的一波,也就是我们更为熟悉的香港电影人,很多都是“红裤子”,也就是从片场底层摸爬滚打起来的人,比如演员洪金宝、成龙和董伟,以及导演吴宇森、刘伟强、叶伟信和郑宝瑞等,都是出名的“红裤子”出身。
2014年接受香港媒体《映畫手民》采访时,邱礼涛特意提到这个情况时说:这是香港电影界其中一个问题,从业者总是读书太少,通常拍出来的电影可能会很肤浅;导致的结果就是,连电影圈的人都简化了他们评判电影的标准,就是用票房是否大卖来衡量一部电影。
也带有“红裤子”基因的邱礼涛,用更高的学历武装自己,练就了他执行能力特别强,且能在商业套路里夹带私货,还不引起相关机制反感的功底——私货夹带这么炸裂的《拆弹专家2》,就是特别明显的一个例证:看得到这层私货,你会更喜欢它的表达;即便没达到这层理解,那《拆弹专家2》的商业和娱乐性,也会让你觉得值回票钱。
《拆弹专家2》导演邱礼涛对刘德华刘青云讲戏
在香港电影圈,流传有邱礼涛导演的“三不”传说:不超预算、不发脾气、(基本)不挑剧本。
就是说,哪怕有那么一丁点他觉得还不错的剧本,哪怕预算有限、演员拉胯,只要是交给他,怎么着也能交一份不低于及格线的电影出来,诸如《英雄好汉》、《法内情》、《我在黑社会的日子》等等——从业三十多年近100部作品,大部分都是这么来的。
拍戏快还只是邱礼涛作为香港导演一份子的共性,而他做明显的个人特色是,哪怕是在一部瞅一眼海报就可能觉得是烂片的制作,他也得夹带自己“无产者应该被体恤和关怀”的私心。
在《的士判官》里连环作案,而切口却小到我们不以为然,那就是干死那些没有职业操守的混蛋计程车司机,为打车难的市民们出气;
在《阴阳路》系列,邱礼涛甚至不满足于每部电影一个小切口,迫不及待地要在故事会一样的恐怖套路里,倾泻他对香港社会日渐变化、人心越发沦丧的批判;
在《黑白道》里,协助警察破获要案的卧底,如愿回到警队后发现自己不被信任,让人有了重新审视集体和组织、正义和糟坏的契机;
等到了《等候董建华发落》和《性工作者十日谈》,邱礼涛甚出现了越过电影层面,直接抓住社会热点、竭力针砭时弊的情况。
在这些电影里,邱礼涛始终有着自己的诉求:
当个人的不公遭遇和愤懑情绪得不到回应,他们到底应该怎么做?
这就是《原谅他77次》、《扫毒2》和《拆弹专家2》,在邱礼涛近几年的作品里相当出挑的原因:这些作品里的作者意识,被更好地包装进了商业套路里——《原谅他77次》借爱情之口,反省为爱付出的不值得;《扫毒2》里的古天乐更直接,既然为做好人的努力那么不值得,那索性我就坏给大家看喽。《拆弹专家2》里的刘德华,基本上就是《扫毒2》里古天乐的路子,也是它能超越上一部《拆弹专家》的根由:
如果说《拆弹专家1》里,邱礼涛不过是要借助被刘德华放弃而炸到粉身碎骨的警察蔡瀚亿,来讽刺香港警方在官方塑造下过分强调保护市民安全的漏洞和可笑,那《拆弹专家2》里的邱礼涛在诉求上更极端也更个人:既然体制要用冠冕堂皇的理由,来粉饰自己用完即弃的丑陋,那索性我们就一起毁灭。
所以有人说《拆弹专家2》剽窃吴彦祖的《紫雨风暴》时,个人很不以为然。就最基本的人文诉求来说,《拆弹专家2》更贴近邱礼涛执导、张家辉主演的《黑白道》。只不过《拆弹专家2》更大制作,在表达上也更极端——既然你们用完即弃,那就炸掉国际金融中心、炸掉青马大桥,炸掉香港国际机场。
在当下的语境里审视邱礼涛的表达,既胆战心惊,又暗暗叫好。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个人对《拆弹专家2》只赞不弹。
抛开诉求整体来看,《拆弹专家2》还是一部充斥着港片惯性,同时也要迎合某种正确,且存在主旨诉求先行的电影——它在制作上向好莱坞靠拢,但在叙事上还是港片一贯的急就章习气,所以它才那么的不爱惜自己的谜底,要尽快把身份的转变,消散在快速推进的剧情里,连给观众猜测的愣神时刻都不预留。
或许在导演看来,反正地球都这么混乱了,神神叨叨着猜来猜去还有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