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cue我”的cue在英语里到底是什么意思?
英文课本里几乎不怎么提,但是日常说话却常常夹在中文里说。
“最怕老师上课cue我”,“诶,你别cue我,我啥也不知道”等等。
Cue的动词意思是“给(某人)提示或暗示”,做名词解,就有戏剧舞台上的提示、暗示的意思。
韦氏词典往前追溯,说cue可能来自于剧本上的qu这个记号,qu是拉丁语quando(意思是“何时”)的缩写,意在告诉演员“可以上了”。举两个例子:
n.
She stood in the wings and waited for her cue to go on.
她站在舞台侧面等待着出场的提示。
v.
Can you cue me when you want me to begin speaking?
你要我开始讲话时能给我暗示一下吗?
英语对汉语的影响
现在汉语中的许多常用词都有着一个音译外语的语源,众所周知的如巴士、麦克风、吐司、的士都是这样。
有些词是在19世纪就跑到汉语里来了,如“一打”(表示“12个”)就是从英语的dozen先是跑到了上海话里,然后才有了广泛使用。
这个时期就是洋泾浜英语(也叫皮钦英语)的兴衰期。
World Englishes in Asian Contexts这本书里就提到,英语是在1630年代来到中国的,英国的贸易商在华南经商,广州和澳门等地就出现了本地人与外国人交流时使用的混杂语言-皮钦英语(Pidgin English)。
有意思的是,牛津英语词典介绍说,英语的pidgin这个词本身就是音译了当时广东人对英语单词business的发音,后来pidgin就用来指代这种混杂语言。
这可能就是——我“音译”了你的“音译”。
Pidgin: a simplified speech use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with different languages.
皮钦语:一种在使用不同语言的人群里用作交流的简化口语。
1830年代,皮钦英语就随着生意人来到了上海,改名换姓成了“洋泾浜英语”(洋泾浜曾是上海的一条河,在当时的英法租界之间,被填平后现在是延安路的一部分)。
昔日的洋泾浜图源:flickr
无论叫皮钦英语还是洋泾浜英语,其实都是当时上海和广东等地的本地人与英国人交流的口头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