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心灵奇旅》,你提醒了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新年推荐」
2020 年的最后一天,编辑们都在办公室争相谈论着一部电影。
当还没看过的朋友偷偷把耳朵捂起来生怕听到任何一点剧透的时候,我便知道,一定会有一篇关于它的文章诞生。
“去看去看,看了你就知道了。”
大家默契地做了一个「嘘」的动作,小小声说到。
好电影确实是这个时代里的稀有产物。而让我们更达成一致的是,电影神奇地做到了一点:
它提醒了我,我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今晚,编辑们便会分享自己看完电影的心声。
需要提醒你的是,尽管我们在尽量避免,但以下内容还是存在着略微剧透。
如果你会担心,也欢迎晚些时候再来对号入座。
电影提醒了我,一定要去拒绝,
那些会剥夺感受力的习惯。
@仙草
前阵子,我看了一个绘本《你想过怎样的一生》。
里面有一页是这样写的:56 岁,你已经习惯了这个世界,甚至不再抬头看月亮。
但其实,很多人还没到 56 岁,就已经习惯这个世界了。这份习惯,会剥夺人类对于世界的感受力。
就拿坐地铁这件事来说,它早已经没什么特别,我也习惯了一上车就低头看手机。
但刚刚,我在地铁上注意到了一位年轻妈妈和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
妈妈抱着小男孩,他们脸对着脸,隔着口罩凑近了,蹭了蹭鼻子。
小男孩大概想直接地亲吻到妈妈,就拉下了口罩,凑近了妈妈,吓得她赶紧帮他把口罩拉上,然后假装生气地别过头去,“不让你亲。”
这个画面,让我不由自主地在口罩下扬起了嘴角。
我们习惯的这个世界,有很多细碎的美好的事情在发生着。我一直不觉得,抬起头看这样的事情,会有多大的意义。它更像是我个人的喜好。
但这部电影提醒了我,这种喜好,原来就是一种很多人缺失了的火花。
至于是怎样的剧情会提醒你这一点,那就由你去探索吧。
总是把「追求有意义」挂在嘴边,
确实还蛮累的。
@Blake
当我第二次,坐在电影院,去感受电影想要为我带来什么的时候,我想起了一个发生在 2020 年年初的画面。
画面里,是我喜欢的人,站在阳台盯着一片公园、以及公园之上的星空。
我在背后,轻轻地展开了我的拥抱。随后问,“是不是很累啊。”
去年,对我们俩来说,都是异常困难的一年。我们一起买书、买课程、买未来,微信对话里都充斥着“目标”和“追求”这样的词语。
这样的词语,早就把我们生活里曾经的,一起躺在草坪上晒太阳的时光赶走了。
当我离开电影院时,才惊讶地觉得,是时候,再次邀请那些让我感受愉悦的词语,回到我的世界了。
亦很庆幸,在离开电影院时,我们对此达成了共识:一定要尽快,再把太阳、草坪以及公园,拉进我们生活的群聊了。
如果你是一个和我类似的,以“具体的生活目标”为火花的人,大概,这部电影也会是一个提醒你的好朋友:
它一定会提醒你,往前冲的同时,也一定学会享受生活。
冲啊。
藏在细节里的真诚,
提醒了我最想要珍惜的一种能力。
@Rango
不如,也让我说说这部电影所提醒我的事。
当电影《心灵奇旅》中的画面切换到主人公 Joe 家的场景时,我留意到一个小小的细节。
在主角的家里,有着一个塞满了黑胶唱片的大书架。由于唱片数量太多,太重,书架隔板的中部已经支撑不住弯了下去。
对于这个细节的设计,我感到十分欣喜。
我猜想,编剧或许就是一个唱片收集狂。而他和我一样,都希望拥有一个收藏数量能多到压弯书架隔板的家(虽然这样不利于唱片保养)。
跨越国界与文化,通过一个画面引起相似之人的共鸣,一定是真诚的创作者才能做到的事。
我甚至想起了自己的一件尴尬之事:在加入 WhatYouNeed 的时候,我把所有关于「的地得」的用法,都抄写在了笔记本的第一页,并强制记了下来。
这是因为,成为一名创作者,我很想逐字逐句重新开始。
因为我,似乎一直都是那个容易忽略细节的人。
好在现在,我已有所进步了。不然,又怎会留意到电影里的这帧短暂的画面?这让我感到快乐。
真希望,此刻的你也在电影里找到了那个属于自己的小小角落。
我相信,你会的。
敷衍地就对生活的无聊下定义,
就是一种偷懒。
@Kitty
你是一个喜欢说“好无聊”的人吗?我是。
当我看到电影里,主角对世界毫无兴趣,也高喊“无聊的时候”,我想起了一件事。
在 12 月的北京,我和林聪明路过一条河,河面上结了薄薄的冰,她看着冰面手舞足蹈:
“你看那里!河上有自行车!好厉害!”每天路过,她都会开心一次并且一遍一遍地分享给朋友。
像这样的场景里,朋友惊讶欣喜,不得不坦白,我心里的瞬时反应是:“就这?”
其实,我一直很憎恨自己的这种状态。这种可以称之为“没有耐心,不会欣赏,懒得理你”的状态。
而随着剧情的发展,主角开始探索自己的“不无聊”时,我发现,它也开始带着我,在回忆里去寻找自己的开关了。
我的脑海里,开始出现一次烫伤了,但包着药膏做出了味道特别的蛋糕的画面。
我明白到,生活里的有意思,,不是一条「很有意思,更有意思,更更有意思」的只能向上走的路。
低下头,你会发现它是有意思 A,有意思 B 和有意思 C。
有人是容易寻得的 A,那我们可能是要手再往里拨一拨,找一找的 B 和 C。
我们就是偷懒,敷衍地就对生活的无聊下定义。
最后。
我也很喜欢 Kitty 分享的关于《心灵奇旅》的一个比喻,它来自视频博主关雅荻。
他说:这部电影就像一块能量反射板,我们能从中感受到什么是和我们的生活经历成正比的。
而每个人在这部电影里留下最印象深刻的片段,就是现在生活里最为掣肘的事情。
我甚至相信,如果不是在 2020 年经历过如此多的破碎,割裂,拥抱,重合,我们的感官会不会并不能因为一部动画电影而变得敏锐灵动?
生活始终不像电影,生活比电影难多了。
但值得庆祝的是,如此对抗下,大家都没有趋向麻木。
当我们能够放下戒备在关灯的影院里看完这部电影,能够在热闹抑或安静的环境下重拾思考的能力,并乐意将之投射到生活中,是不是已算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所以,如果你们觉得以上内容并不是你所感受到的那样也完全没有关系。
来地球做一次游客,
我们都会慢慢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最佳位置的。
假期愉快,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