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里全是男教师?家长觉得太不靠谱!结局令人意外...
他认为:
我们要告诉孩子,,犯了错误要付出代价。
我们对孩子没有控制、抑制、约束,一味以爱的名义对他们让步,这样的教育是不对的。
让人感到十分迷惑:
什么时候,连打骂都成了一种教育?
很多家长都不知道,孩子比你想象中要更好。
即使犯错,他们也能勇敢地承担责任,即使遇到困难,他们也会努力想办法解决。
就像《爱上幼儿园6》中的孩子,虽然离开了父母的庇护,但他们成长得很快。
最爱哭鼻子的孩子,成了班里最专注的孩子。
胆小怯懦的孩子,成了班里的“小领导”。
这些,都离不开3位男老师的『正面管教』,比起女教师,他们有更包容、更开放的态度,教育孩子时也更从容。
有人说过:“再雄厚的财富,也代替不了爸爸的存在。再能干的妈妈,也代替不了爸爸的角色。”
这一个全是男老师的幼儿园,为我们带来了教育理念上的革新,让我们意识到:
棍棒之下未必出孝子,但正面管教一定让孩子受益匪浅。
要正确使用『积极的暂停』
我之前对男老师,确实存在一定偏见。
男老师未必有女老师那么细心,在教育理念上也不够女老师全面。
但看过《爱上幼儿园6》3位男老师的带班后,这份隐忧变成了惊喜,他们的表现很有说服力。
比如,袁成杰在孩子午睡时化解的“哭闹危机”,就充分运用了正面管教的方式。
午睡时间过了,孩子们依然睡得香甜,哪怕老师进来喊“起床了”照样酣睡。
袁成杰先是温柔地哄孩子,成功叫醒了两个孩子后,剩下的一个男孩开始闹脾气,另一个女孩更是直接哭泣。
这时候,袁成杰没有斥责孩子不听话,他拿出一个巨大的箱子,一脸神秘地跟孩子说,箱子里有激光变形金刚和公主套装,先起床的小朋友可以先玩。
孩子们顿时停住了哭泣,从被窝中爬出来,乖乖穿好衣服准备上课。
袁成杰利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让孩子暂停了闹情绪。孩子不受情绪影响,自然能按要求做好。
每当孩子闹情绪时,家长若一言不合就动怒,只会火上浇油。
正面管教提出了一个很独到的教育观点:『积极的暂停』。
在孩子闹情绪时,必须让他尽快冷静下来,等到他不那么生气或委屈后,再和孩子商量如何解决问题。
当孩子不吵了,其实他已经知道自己做错了,大人再提出解决办法,孩子就愿意听话改正。
我们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要学会用『学习代替惩罚』
前段时间,#家庭教育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这一话题上了热搜。
评论区的言论却让人心惊:
「不打不骂育儿法」败给了「棍棒底下出孝子」,家长似乎习惯了用“打”和“冷暴力”来教孩子做人。
好孩子是罚出来的吗?
不是的,孩子更需要家长正确的引导,以及积极的鼓励。
在一堂画画课上,胡屿糯不小心弄掉了模特的手臂,急得哇哇大哭,烧饼老师发现后,对她说了一番话:
“以后谁犯了错误,要勇于承认,老师不会批评你们,不过会告诉你们错在哪里,以后不要再犯。”
在老师的引导下,胡屿糯终于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勇敢地向同学道歉。
烧饼老师注重规则教育,他十分明白,让孩子直面错误,从错误中学习,比批评和惩罚更有意义。
许多父母发现孩子犯错后,往往不顾孩子的情绪,一味要求孩子补救错误,反而对孩子犯下的错草草了事。
这种教育本末倒置,不利于让孩子吸取教训,改正错误,更有可能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愤恨(这太不公平了!我不能相信大人!)
报复(这回他们赢了,但我会扳回来的!)
反叛(我偏要对着干!)
退缩(我很害怕他们。)
李玫瑾教授说过:“孩子重复犯错,可能源自家长的吼骂,强化了他的印象。”
想改变孩子,家长首先要改变自己,不是给孩子教训或羞辱,而是引导孩子从错误中学习。
我要承担怎样的责任?
我该怎么做才不会再犯错?
孩子的每一次犯错,都是学习的契机。用学习代替惩罚,孩子会以更恰当的方式来处理问题。
让孩子『参与解决问题』
记得一位作家说过:
“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只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以分离为目的。”
然而在“丧偶式育儿”的今天,父亲的长期缺位,导致母亲过于宠溺孩子,也使得孩子过度依赖父母。
只有在父亲的陪伴下,孩子才会变得更自信,有主见,也有更多机会锻炼和发展各项生活技能。
父亲的教育,往往比母亲更大胆,也更舍得放手。
在《爱上幼儿园6》中,男老师们给孩子布置了不同的任务,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在第一个班级里,孩子们想要吃到冰淇淋,就要取出钥匙打开锁住冰淇淋的箱子。
可开箱的钥匙却掉进旁边的细管子里,取不出来。
还是细心的孔梓柔发现吸铁石可以吸住钥匙,反复尝试后,终于取出了钥匙。
另外一个班级里,当孩子们面对一缸子人参米却一筹莫展时,梅素心直接拔出了封住容器的细口管。
这样,孩子就能直接拿勺子舀,刚好吃到容器最上面的人参米。
之后,他们还想到了倾斜容器的办法,不断倒出人参米,并用书包装起来。
看到这儿,连观察室里的老师都大声夸赞!
你看,孩子比我们想象得更聪明,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犹太思想家朱特比曾说:
“孩子的事,让他自己解决,若父母过分呵护,反而会使孩子失去自信,更不可能有出色的成就。”
孩子亲身经历过的体验与教训,比父母的耳提面命和口头指导来得更深刻、更有价值。
大人更需要『学会沟通』
没有学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有时候孩子做得不好,家长动不动就又打又骂,甚至口无遮拦地伤害孩子。
“我什么时候答应过你!”
“我养你有什么用!”
“你再这样下去,我就不要你了!”
“早就告诉你不要这样做,你就是不听!”
“我那是为了你好!”
这不是教育,而是宣泄情绪。对于孩子来说,这种语言暴力会给他们留下一辈子的阴影。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必须注意自己的沟通方式,始终坚持:
以和善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管教孩子。
《爱上幼儿园6》中的三位男老师,性格不同,带出来的班级也风格不同。
袁成杰老师育儿有道,擅长用一些巧妙的方法来引导孩子,比如孩子因赖床而哭闹时,他用“百宝箱”快速转移孩子注意力,让孩子自觉起床。
烧饼老师逗趣搞怪,能够和孩子打成一片,但在教育孩子时能够保持严肃,奖罚分明,班上的孩子都服从他的管教。
管栎老师亲切温和,很快就赢得了孩子的亲近与信任,但有时因为太温柔,在管教孩子时会比较吃力。
但无论如何,三位老师都不曾对孩子说过一句重话,而是通过鼓励与引导,让孩子明白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当大人能够尊重孩子、理解孩子、鼓励孩子,并关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时,孩子就会得到归属感,并且发展出负责任的行为。
和善且坚定,才是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的最有价值的教育。
聪明的家长,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定都特别留心、懂得利用方法,比如送孩子一台现在卖得特别火的麦咭wifi智能机器人,就能帮助孩子自主学习与习惯培养。
当孩子有不懂的知识,都能问它,因为麦咭链接了云端百科知识库;当孩子不肯吃饭、不睡午觉、不爱刷牙等,也能通过麦咭来引导孩子、细致地帮助孩子纠正。
这样一台智能又人性化的机器人,刚好赶上最近开学季优惠热卖中,点击图片就能好价带回家,给宝贝一个惊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