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几代国人记忆,说他是真男神没人敢不服
今天介绍的这位,大家都很熟。而且上学的时候,还被他折磨的够惨。基本凡是他的作品,你都会在课文后面看到特别熟悉的7个字:诵读并默写全文。
以至于,我们连出校门了,都恨不得对他敬而远之、退避三舍、拒之千里...
想必各位都猜出来了,是的,他就是:鲁迅。
△1933年5月1日,鲁迅在上海
身上穿着伴侣许广平为他编织的毛衣
鲁迅有多强,来听听这些“诺奖级”的同行是怎么说的:
莫言说:“倘若我能写出《阿Q正传》,我宁愿我所有的作品都不要了”。
大江健三郎说:“在我有生之年,我希望向鲁迅先生靠近,哪怕只能靠近一点点”。
罗曼罗兰说:“读到他作品的那一刻,我忍不住潸然泪下。”此后一生,罗曼罗兰致力于鲁迅作品在法国的推广。
即便是世界范围内,也很少有作家,能像鲁迅一样,获得同行如此一致的高度评价。
△2009年1月大江健三郎在鲁迅博物馆 许金龙摄
知乎上有个问题:鲁迅在国内的评价为什么这么高,他是不是被高估了?知名作家张佳玮是这么回答的:
这个回答,我是很有共鸣的。上学的时候,我也很反感鲁迅。
直到工作几年后,回到出生的小镇,看到儿时的玩伴,有的初中毕业就被家里安排嫁了人,有的外出钻了矿,有的重复父辈的人生做了砖瓦工。再打招呼时,竟发现彼此都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好。
这时候再想起鲁迅和闰土,想起闰土恭敬地对鲁迅叫出那一声“老爷”,想起鲁迅看到闰土的孩子,甚至看到了闰土孩子的未来。
那一刻,才惊觉这个曾被自己嗤之以鼻的男人,早已在100年前,就把我们读懂、看透。
正如郁达夫对鲁迅的评价:“当我们见到局部时,他见到的却是全面。当我们热衷去掌握现实时,他已把握了古今与未来。”
庆幸不少人在社会上滚打几年后,重新拿起了他的作品,发现了他的深邃、超前:
每个成年人,都应该再读一次鲁迅。即便过去了100年,鲁迅的一字一句,仍在上演。那些至今纠缠我们的问题,鲁迅也早已在他的作品里给出了回答。
如果你也想重新拜读一下鲁迅,那么我推荐你阅读这套《鲁迅文集》(全6册 )。不仅可以作为鲁迅代表,更是值得放在家中收藏、品读一辈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