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改革大家谈 |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王鑫
用好教育评价指挥棒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职业教育经历了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建设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进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关键时期。但是,受内部和外部诸多因素制约,职业教育依然存在体制机制不畅、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不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教育评价事关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办学导向,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急需尽快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评价体系,以评价改革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
对职业教育来说,适应性就是“长入”经济,“汇入”生活。增强适应性是职业教育“十四五”时期的首要任务,也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风向标。为保证职业教育正确的办学导向,职业院校应充分认识到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基本遵循,啃下深化评价改革的硬骨头,以评价促进职业院校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推动在评价的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加快实现职业教育从“大有可为”到“大有作为”。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坚决克服“五唯”的顽瘴痼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内涵丰富,包括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发展等。因此,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核心,也是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方向。从职业教育外部看,建立完善国家资历框架,使职业院校学生享有同等的就业机会和职业生涯发展机会,营造良好的技术技能人才用人环境;从职业教育内部看,建立健全德技并修育人机制,坚决摒弃用分数为学生贴标签的传统,聚焦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关注增值评价,注重评价技能习得的水平,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发展潜力。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职业教育作为面向市场的就业教育、面向社会的跨界教育,改革发展要把握好产教关系和校企关系,这就要求职业教育要以促进校企一体化发展作为评价改革主线,瞄准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供求紧密度,以校企协同育人成效为抓手构建评价体系,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提高职业院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在评价主体上,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格局,注重发挥企业的重要作用,全过程深入参与评价;在评价内容上,将引入和应用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评价指标,使教育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在评价标准上,融入职业能力标准、岗位标准、技能等级标准,校企共同制定评价规范,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职业教育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结合新时代要求,职业院校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出努力:适应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的能力;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落实职普融通,探索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到职业教育本科和专业研究生层次的新布局,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学习者多层次多样化职业教育需求,使全社会人人拥有技能,为学生和劳动者就业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山商院)用好专业、教师、科研社会服务水平、继续教育服务能力四支指挥棒,提升职业教育的适应性。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山商院)将教育评价改革作为学校“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任务,“双高计划”建设和创新发展高地建设的突破口。学校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线,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在专业评价、教师评价、科研评价、继续教育评价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有效增强了学校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服务成效。
用好专业评价指挥棒。专业是学校的品牌和灵魂,是学校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山商院用好专业评价指挥棒,建立国家、省、校三个层次和商科类、工科类、文科类、艺术类四个类别的高水平专业(群)评价体系,分别制定评价标准,从专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的契合度、专业发展与企业的融合度、专业建设成效对社会的贡献度等维度开展专业建设全过程评价,将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与发展潜力、科技研发与社会服务、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技能等级证书获取率等作为重要评价指标。使专业成为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变量,推动专业“长入”经济,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用好教师评价指挥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好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高职院校的教师既需要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还需要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既要会说,还要会做。山商院用好教师评价指挥棒,摒弃“唯帽子”“唯论文”的做法,破立并举,将评价贯穿教师队伍规划、教师选聘、教师培养全过程,坚持师德为首、业绩为要、发展为本,从教学型、教学科研型、科研型三个类别和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四个层次,建立学校、行业、企业多元参与的分层分类的教师评价体系,将教学能力、企业经历、技术技能积累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等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同时,,将评价结果与教师的奖励绩效挂钩,加大绩效工资改革力度,学校对外开展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取得的收入结余,可提取50%以上用于教师劳动报酬,促进教师“长入”经济,激发教师内生动力。
用好科研服务评价指挥棒。陈宝生部长提出,要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案、决策、制度、舆论。高职院校的科研在决策服务、理论创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实践指导和人才培养支撑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的科研关键在找准定位、搭稳平台、用好团队,扎根区域经济,为人才培养、企业创新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服务。山商院用好科研评价指挥棒,建立以成果质量和贡献度为导向,从科研岗、教学岗、行政岗三个岗位类别和班墨学者、科研名师、科技新星三个层次,校企协同建立分层分类科研评价体系,将技术服务到款额、纵向科研经费、技术交易到款额、服务教学贡献度等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注重对成果应用和转化评价,用高质量科研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促进科研“长入”经济,更好发挥学校服务经济发展的智库作用。
用好继续教育评价指挥棒。《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落实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新任务新要求,高职教育作为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渠道,应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聚焦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开展高质量培训,满足社会成员知识更新、技能提升和身心发展要求。山商院用好职业培训评价指挥棒,从企业培训、社会培训、学生多技能培训三个类别和高级技能、中级技能、初级技能三个层次,社会、企业、学生、学校共同建立分层分类科研评价体系,将培训到款额、培训人次、输出定制培训服务、培训满意度等作为重要评价指标,注重评价投入——产出比,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就业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迁移能力,使学校的培训“长入”经济,“汇入”生活,助力建设无人不学、无时不学的学习型社会,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山东省教育厅政务新媒体“山东教育发布”(微信号:sdjyfb)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