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这回彻底凉了?
由于美国疫情肆虐和愈演愈烈的亚裔被歧视的情况,从去年开始,留学机构的业务突然减少,用一位在留学培训机构工作的英语教师的话来说,就是“为了留住客户,我们从以前的「站着服务」,已经变成了「跪着服务」。为维持业绩,想尽各种方式「跪舔学生和家长」。”
看着身边越来越多的同事放弃留学机构,改为跳槽K12教育,她产生了怀疑——
美国留学还有市场吗?
因为疫情,曾经能在校园中体验西方文化的美国留学,已经变成了持续一年的Zoom University.
留学时无法走出国门,毕业后还可能被HR质疑“你这和函授有什么区别”,是不是在预示着赴美留学的性价比越来越低?
如今,美国疫情不见好转,亚裔歧视越发严重,会不会有准留学生因为担心安全问题,放弃留学,转而选择在国内考研?
林林总总的现象,反映到留学中介和语言培训机构上,就成了学生数量减少,美国留学市场仿佛一片冷淡。
从事美国留学申请工作近十年的Cindy老师当然感受到了这一点,公司的咨询量下降,同行小公司或工作室频频被曝倒闭。
连北京留学服务行业协会调查结果都显示:73.44%的机构学生咨询人数较往年下降,35.94%的人因疫情影响改变出国计划。
各种数据看得人无比紧张,但让Cindy老师松了一口气的是,即使咨询量确有减少,她身边最终放弃留学的学生少之又少,大部分学生和家长基本都没改变心意,依然会选择出国留学。
在相对于留学中介上游的语言培训机构,虽然也有类似学生减少的情况,但归其根本是因为许多标化考试因疫情停考。
据自己开了语言培训工作室的文老师介绍,因SAT考试取消,学习SAT的学生确实大幅下降,但报名托福班学生的数量,反而因为托福考试迅速恢复有所增加。
留学生对赴美留学的兴趣,也体现在了美国名校的申请量上。
上周,美国各大名校陆续放榜,无论是早申还是常规申请,常春藤名校的申请量都不降反增。哈佛今年早申人数比去年暴涨57%,麻省理工增加62%,耶鲁暴涨38%,哥伦比亚大学暴涨49%。
针对中国留学生赴美留学意愿,INSTEAD和WHOLEREN两家机构联合发起了一项调查,采访了1000名中国留学生家庭,其中97%的中国留学生家庭仍觉得美国是首选留学地。
与此同时,美国IEE国际教育机构也发布了一份类似主题的报告。
尽管存在疫情、中美关系恶化、亚裔歧视等负面因素,但在19-20年度,美国仍有37.25万中国留学生。和其他留学目的国相比,人数遥遥领先。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无论是疫情还是美国的歧视问题,都没有浇灭留学生的热情。
和疫情前一样,一旦孩子做出了留学的决定,父母一般都会大力支持,只不过家长会比孩子更担心国外的安全问题。
在帮助学生选择学校时,有些家长会着重向Cindy老师询问,学校在哪个城市,安全与否。
但除了安全问题,美国优质的教育资源,多元化的人文环境,都不会因为疫情改变太多,学生和家长并不会因为是否留学产生分歧。
前些年的「留学低龄化」趋势,让文老师认识了许多小小年纪就报了语言班,准备考托福、SAT,几年后出国读书的「准小留学生」。
相较于出国读大学的留学生,低龄留学生的家长们顾虑更多,他们可能会让孩子放弃美高,改为去北上广读国际学校,继续为出国留学做准备。
而且,在文老师看来,出国留学完全就是这些从小在国际学校长大的小留学生们人生中自然而然的选择。所以,只要美国允许入境,拿到大学offer他们就一定会想方设法抵达学校所在的城市,而非留在国内上网课。
无论是出国留学的压力比高考看起来稍小,还是为了追求一个比国内排名更好的名校,亦或是逃离国内的「内卷」,出国留学这件事,其实就是在追求自己规划好的未来。
受到疫情冲击的时期,留学行业的处境虽然艰难,但绝大多数机构都基本能正常运转。
比如Cindy老师的学生,大多都是来自于老客户推荐或者熟人的口碑推荐,客户量基本是比较稳定的,而且签约量也没有太大的变化。
而且,许多公司也在留学申请这个领域不断深挖,开发创意写作等免费课程、进行申请规划、行前指导、心理咨询,以提高机构的专业度,接触到更多生源。
申请顾问老师们也在不断加强自己专业的深度和广度,除了院校申请,了解留学规划、定位选校、留学文书创作等业务也需要申请顾问老师有所涉猎。
而个别倒闭的小公司或者工作室,或许是规模不足,或许是业务不精,都早已在疫情之前就埋下了倒闭的隐患。
可以说,这一次留学行业的冷淡期,更像是一次留学中介和语言培训机构「优胜劣汰」的大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