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后,千万不要急着惩罚孩子!(3)
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大多是急着帮孩子改正错误,或是恨铁不成钢,常常条件反射地去责罚孩子,而不是单纯地借机惩罚。惩罚像是植入大脑的程序,想改掉却不得不遵循指示。父母陷入“惩罚旋涡”是这3种思想作祟。1、认为犯了错就得惩罚,不惩罚就是对其错误行为的默许调皮的小男孩在犯错后,被爸爸满屋子追着打,可是又追不上,妈妈喊道:“别再追孩子了。孩子会改掉这个错误的。”这位爸爸就跟很多父母一样,把惩罚当做金科玉律,认为惩罚就是在解决问题,渐渐形成“你一犯错我就罚”的单向应激反应。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产生了这样一种想法:惩罚了犯错的孩子后,屡教不改不是方法不对,而是惩罚力度不够狠。于是在惩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零几年正是网吧盛行的时候。邻居家十三四岁的妹妹常常在网吧通宵,白天逃课在家睡觉。那段时间,她爸在各个网吧里找到她,带回家就是一顿狂揍。每次都是妹妹哭喊着:“我再也不敢了。”她爸把她锁到屋里,可伤疤还没好,也没忘了疼,一溜烟就跑网吧了。《少有人走的路》中这样写道:很多孩子经常受到严厉的责罚。即便小有过错吧,父母也会怒不可遏。辱骂,威胁,恐吓,掌掴,脚踢,鞭打,拳击,可谓花样翻新。这种父母是无法延迟满足感的父母。因为他们希望立竿见影,而惩罚满足了他们这种期待。他们也就不会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面对孩子的错误,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有人说,“爱是具体的实际行动,而不是感觉和想法”。孩子犯错的时候,需要我们和孩子一起来努力解决问题。妈妈不会因为你犯了错而不爱你,不要担心害怕,无论什么时候,妈妈都是爱你的。你犯了错,一定感到害怕会面对什么样的后果。妈妈理解你这种感受,因为妈妈小时候也犯过错误也有过类似的想法,但是妈妈并不赞同你的行为。解决问题不是让孩子为过失行为付出代价,而是帮助孩子怎样在将来做的更好。教育学博士简·尼尔森提出了关于解决问题的四个要点:②尊重,一定不能包括责难,羞辱或者痛苦,并且应该和善而坚定地执行。③合理,不能借题发挥,从大人和孩子的角度都是合理的。不要说“你看看你都干了什么!”这样指责的话语,而是直截了当的告诉孩子“我看见你弄了一地的饭,你想想应该怎么解决?”孩子会自己拿上纸把饭粒捏起来扔进垃圾桶。这就是在教会孩子生活技能。当你用严厉的语言告诉孩子具体方法的时候,孩子一般不会去做,只有他自己想出来的,他才会去坚决执行。当我们真心实意与孩子一起解决问题的时候,孩子就会觉得:爸爸妈妈愿意和我一起忍受痛苦解决问题,那痛苦就不见得那么可怕。作者:昱小涵,富书专栏作者,富书写作营学员,文章来源:爸妈进化论(ID:bmjhlc),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教子有方------------
超大优惠福利来啦!4.23世界读书日,限时一天0元秒杀,数量有限,先抢先得,长按二维码参与活动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n6.com/view-1170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