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曹县的棺材,包办了九成日本人的葬礼
即便是一位从未踏出国土的日本老人,也会被好客的中国山东照拂好人生的最后一程。
躺进纯手工绣制的樱花图案浅粉色布棺,身下有层层棉布垫着柔软舒适,再轻轻合上棺头用来瞻仰遗容的塑料板天窗。
接受过友人的悼念后,这口来自2000公里外山东曹县的棺材包裹着这具日本尸体被推入火化炉,化为一团灰烬,和死者共同完成了一场跨时空葬礼。
在日本,有超过9成棺材产自山东曹县,可以说是曹县的棺材产业包办了日本人民的身后事。
日本人的丧葬习俗和中国不大一样,需要棺木和遗体一起火化。
棺木讲究轻便易燃,以便和以替一起火化;其次要严丝合缝,不能发出一点声响;最后棺木还要带有樱花等日本文化符号。
而曹县是中国著名的“泡桐之乡”,这种成材期短、轻质耐潮的树木不适合做家具,却是制作棺木的首选。
山东菏泽桐木
在自然资源紧缺的日本,买一口符合易燃且轻的桐木棺材要花200万日元,是足以把死人活活气醒的奢侈品。
来自中国山东曹县的棺材只要半价,无疑成为了日本人最佳的性价比之选。
众所周知,中国制造=物美价廉,在200-2000多块人民币的价格中间还做出了花样繁多的细分领域。
图源日剧《入殓师》
最便宜的极简风棺材,只贴木皮、没有其他装饰。200块的低价和做公益没什么区别,每售出这样一个桐平棺就意味着多一个有家可归的穷鬼。
定价300往上的布棺就是网红热销款,棺外用白色、粉色等浅色布料包裹,棺材头开一小窗供瞻仰遗容,小窗上挂着同色穗子,典型的日式风格。
就算是最贵的全实木雕刻棺材也不过两三千块,加运费还不到日本的一半。
对于凡事怕给别人添麻烦的日本人来说,最宽慰的事莫过于死前就亲自挑选好称心如意的棺材。
点进售卖棺材的网页无异于点进了“殡葬业拼夕夕”,买口曹县棺材,等于给自己阴间止损,走的时候也能放心,“反正都是要烧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山东曹县生产的日式棺木。摄影/马纪朝
不仅是日本人这么想,以生产低廉桐木棺材的曹县人也把这种洒脱的生死观融进了每一个作品里。
日本棺木大多采用实木,为了减少物流成本,曹县工匠把木材升级成更省钱的空心桐木——同样一方木材,实木只能做三四口棺木,空心木却能做几十口。
图源:中新社
生产成本大幅下降,但品质一点不掉价。看似简单的棺木需要200多个配件,制作一口日本棺材从木材晾晒、下料、制作、包装,需要在工厂经过十几道工序,每一道都严格筛选。
就连车间工人的指甲盖都得是干净的,这是棺材厂老板从日本客户来访时得到的启发,“处理不好个人卫生问题的工人,也无法做出精细的棺材。”
如今在曹县从事木材加工行业的人差不多有30万,年产值破500亿元,生意做的风生水起,但商界的利益交换并不影响曹县人对艺术的热情追求。
“我们正在对木制棺材的重量,雕塑,外观以及对设计,织物和印刷的要求进行长期研究。”
几乎每家厂子都有自己的驻日团队,专门研究当地的文化习俗和消费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