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一周矿泉水相当于吃下一张信用卡?这谣言是怎么混搭出来的?(重发啦)(3)
如果这一步你选了不呼吸,WWF还会友情提示你:“不呼吸会对你造成长期的健康影响,我们强烈建议你继续呼吸”。
只要你呼吸,你就也会摄入塑料微粒。而解决这个风险的唯一方法,是:减少过度使用塑料制品尤其是一次性用品,同时做好垃圾分类回收。
多说两句的结束语1:
最近一段时间,魔都垃圾分类的事情闹的纷纷扰扰,据说之后帝都和其他城市也会逐步跟进。虽然我们能看到这次的政府行为有各种拍脑门、欠妥当的问题,也一定会给居民增添“麻烦”。
我们可以督促政府改进工作方法,但垃圾分类回收是大势所趋,这种麻烦也是我们必要的社会责任。
我们希望这次的热点不要再是一次虎头蛇尾的形象工程,而是能成为改变全部中国人生活习惯,改善中国乃至世界环境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多说两句的结束语2:
如果我们仔细看看WWF的这次宣传手法,就会发现它虽然也会通过夸张吸睛的手法来达到宣传效果,但还是有自己的底线。比前些天恐吓“吃肉有害”的某自甘堕落的野生救援组织高级不少 —— 因为它知道,恐吓民众是错的。
所以虽然WWF希望我们减少滥用塑料制品,促进垃圾回收,但在活动主页的明显位置,还是放了一个问答:“塑料微粒是否对我有害?”,“事实是,我们不知道”。
手中有着环保爱地球这样绝对正确的大旗,WWF还是放弃了骗人吓人的机会。难道它们不知道多吓唬一下,可以让很多人减少用塑料吗?
有些时候,比如我们辟谣零食类的谣言的时候,就会遇到这样的留言:为什么要辟这个谣,吓唬一下少吃零食不好吗?
类似的留言总让我们无奈,因为这说明似乎大部分人同意:只要能达到好的结果,骗人吓人也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