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读《史记》的孩子,长大后到底多吃香?(3)
尹建莉老师在《从“小”读到“大”》中列出过长长的历史书单。关于历史学习,课堂君历来是十分推崇的。很多家长没有理解历史阅读的重要,我们需要先为大家斧正几个前提,即使未来孩子坚定学理科,历史也是必修课!历史类图书,十分适合作为孩子从童话类阅读迈向成熟阅读的开始。第一,历史是在教孩子“逻辑思维”之外的另一种必备思维方式。历史作为贯穿文科的重要学科,它除了教孩子全局观、理解因果、多角度独立思考外,还具有警示危机的功能。我在大学期间进修过一门哲学的衍生课程,导师毕业于北大哲学系,曾将各类经典史籍阅过十余遍,他的一个观点令我印象很深:“人类看似每天都在经历新的一天,但其实现在发生的一切,在历史上都有过上演。很多悲剧是因为不了解历史,才多次重蹈。”诸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社会群体样态,诸如社会矛盾的激化、权力的崩坏很可能源于一个民生问题的处理不当,再如一代君王审美反映一朝盛世……史书经由各朝各代的记载,已经帮我们总结了人类社会的本质规律,读透过往,就能照见现在与未来。目前除了历史,没有另一个学科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带孩子系统思考这些因果规律。史实由人来书写,写史的人必然是基于自己的独立史观来叙述。而史观≠史实,它是一种看问题的角度和判定是非的方式。孩子如果只读过一套,只见过一种史观,对历史的认识是单一和偏颇的。甚至可能读到了不符合史实的东西,也当真的信了。本着求实和多角度思考的需要,孩子也需要阅读不同的史书,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所以,家里买过很多历史书的家长,不用纠结这几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请让孩子在阅读中体会和分辨。对比多部历史著作本身,就是一次不可替代的学习过程。随着孩子年龄的提高,他们也需要史观越来越深刻,信息量越来越庞大的史书,来构建成熟的历史学习框架。和其他通史类史书不同,《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文学和史学领域的共同的“明珠”。我有学中文和学历史的朋友,他们说大学学文和学史的本科和研究生新生入学必读书单中,都一定有《史记》。一些理科生想要跨领域研究,第一部也是啃《史记》。因为最独特、最具代表性,历史影响和价值也最高!
(PS:广告法都禁止用“最”作宣传,但《史记》就是“最”,从古到今实打实的“最”,丝毫不加水分!)换句话说如果孩子一生只精读一部文史著作,就是《史记》——没有任何一本史书与之抗衡。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n6.com/view-1194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