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女儿,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当孩子害怕、恐惧时,他最渴望的,是更多的鼓励和关怀,而非父母口头上的“别怕”。
——鹿妈
来源 |帝呱呱星球(ID:diguaguaxingqiu)最近天气不错,我就带着女儿去了好几次家附近的拓展乐园。
有天我们在排队的时候,前面是一个3岁左右的小男孩。他一开始跃跃欲试,但轮到自己的时候,突然害怕起来,不肯坐上去。“别怕,一点都不吓人,你手抓紧,肯定不会掉下来的,你看哥哥姐姐不是都滑过去了吗?”
妈妈看后面很多人等着,有点不好意思,想抱他下来不玩了。没想到,孩子却又不愿意离开,就这么不上不下僵持住了,我正好站在旁边,就插了一句嘴:
小男孩好像在进退两难之间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坐上去,由妈妈扶着滑了下去。妈妈把索道拉回来的时候,我和女儿拼命给他鼓掌,小娃儿满脸放光。
面对恐惧的3种做法
小朋友害怕去做一件事,是特别常见,也容易让家长感到挫败、恼羞成怒的事。这个妈妈当时的反应,其实体现了家长几种最常见的做法。我们来想象一下自己站在蹦极台上的心情,那就是孩子的心情。一件在大人看来一点都不可怕的事,对于孩子而言,却可能不亚于蹦极的可怖。只会更加害怕,怕得再也不敢踏上高台一步,对老公的信任和依赖,也会因此减少几分。所以,请不要无情的把孩子扔进恐惧的深渊,还一厢情愿的认为孩子有朝一日会感激你今天的所作所为。这样的孩子,即使没有哭,也是因为害怕被骂而咬紧牙关。这对增强他们内心的力量感和自信,一点好处都没有,还会让亲子关系疏远。心理临界点
如果你认真地读过《游戏力2》这本书,就能意识到,上面提到的那个坐索道的小男孩,当时处在“心理临界点”上。劳伦斯·科恩说:
在这里面对恐惧时,我们虽然感到害怕,但仍然可以有所行动。
只要你回忆一下,就能想起很多孩子处于心理临界点的状态。
比如:一直喊着去游泳,到游泳池边上,突然不肯下水,还借故大发脾气;比如:去上课外班,走到门口,死活不肯进去了......学会辨识孩子的心理临界点,是父母需要学会的一个重要技能。帮孩子面对害怕、战胜恐惧的第4种更好的方法,就藏在这里。如果孩子情绪崩溃,大哭大闹,或者是极力逃避,拖都拖不过去。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首先需要做的,是把孩子拉回“安全区”。给他们安抚、包容、接纳、共情,等他们调整好心情,再重新出发。去年暑假我们去澳大利亚住了两个星期,在悉尼的海边,我想带女儿去踩海浪。但她一看到海浪打过来就非常紧张,拼命说“不要不要”,差点就要哭了。我知道这越过了她的心理临界点,就和她退到沙滩上,但是离海浪很近,问她:还有一次女儿上早教课,被老师玩的消防员游戏给吓哭了。对,那时她就是这么敏感,任何可以联想到危险的事,都会让她害怕。“我们到教室里面,坐在旁边看着小朋友玩,我们不参加好吗?”寻找到一个他们可以接受的心理临界点,并给他们足够多的适应时间。像乐园里的这种绳网桥,别看她现在来去自如的,一开始女儿起码有十次站在口子上想玩又退出来。在临界点旁的陪伴,最重要的要素,就是耐心、时间,保持连接,接纳害怕。“是啊,这是挺可怕的,我会一直握着你的手,等你准备好了,咱们再一起过去。”
孩子在心理临界点上的时候,有时需要的仅仅是时间,他们自己就能克服害怕。小步向前,在一个临界点上适应了,再向前走一步,走到下一个临界点。那个坐索道的小男孩,妈妈要他自己滑下去的时候,怎么都不敢,因为这个挑战步子太大了。这就是为什么,我看起来只是提供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建议,却能打破僵持的局面。因为孩子刚尝到成功的滋味呢,正是继续向前的好时机。我想象自己,接下来会试着跟在旁边,但放开手不扶,这样一步步向前,几次之后,孩子应该就敢自己滑了。“妈妈扶着你,你就走一步。一步就好,你不怕了,再走第二步。”
前面她一直不敢,到第N次,终于迈出了一步,再一步,直到来去自如。在面对一个完成不了的大挑战的时候,孩子品尝到的,是失败;在面对一个能够做到的小挑战的时候,孩子品尝到的,是成功。儿子很害怕滴眼药水,每次一看到我拿眼药水就紧张的不行。有一次,我们尝试玩“停走停”的游戏,我拿着眼药水从房间的另一头慢慢走向他。他说走,我就走,他说停,我就会被“定住”,他乐的前仰后合。没那么害怕海浪的时候,我就带着她假装是被海浪冲击的摇摇摆摆的小鸭子。把脚放进海浪,又跌跌撞撞摔出来,她咯咯直乐,很快就忘记了害怕。你看,看起来很吓人的事,其实没有那么可怕对不对?”哪怕她只是跨出了一小步,并没有完成整个挑战,我也会跟她说:“你看,你走了两步,虽然绳子晃悠悠的很吓人,但你还是做到了。”所以女儿虽然是个非常谨慎敏感的小孩,却一直认为自己很勇敢,常常说:她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小步向前+突破自我+正向反馈”的闭环,形成了非常积极的自我对话。我提出过一个高度敏感孩子的性格成长路径,“PES法则”:让孩子爱自己(Precious yourself)扩大舒适区 (Expand comfortzone)学习社会技巧(Social skill learning)
今天所说的心理临界点,就是帮助孩子一点一点扩大舒适区的方法。
孩子的力量、自信、勇气,不是一步到位、一把推出来的;它靠的是“积硅步以成千里”,是在一次又一次小小的掌控感中积累的“胜利者效应”。*作者:十一姐,来源:帝呱呱星球(ID:diguaguaxingqiu),这里汇聚了海淀、西城、顺义妈妈,传播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分享帝都妈妈的育儿新认知和京城新生活。本文图片来自于图虫创意。
亲爱的,如果我们的文章对你有帮助,就把我们“设为星标”★吧!这样就不会错过每天推送啦!
育儿先育己,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关注女儿派
每晚八点陪你一起成长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n6.com/view-1204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