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开人心,让一个陌生人对你知无不言、倾心而谈?
在无数次的对谈中,《人物》做到了这一点。《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发布后,文中骑手给作者赖祐萱发了18元红包,是他当天第一笔远距离订单收入,感谢她写出了他们的故事和心声。林松果写下了安徽长丰的性别平等实验,通过她的触角抵达了一个个鲜明生动的官员、学者、基层干部,记录下中国农村重要的“向前一步”。还有一位读者看过安小庆的《葬花词、打胶机与情书》后,留言说,“在南下的高铁上读完了《人物》这篇,把自己生生看哭了。心里真是又温暖又难过,唤起了我全部关于南方的记忆。”
还有更多打开人心的故事。谢梦遥与罗永浩聊了8小时,《罗永浩:最后一个倔强的人》发布后,罗永浩转发微博并评论:这是罕见的、离真相最近的媒体稿之一。李斐然以她的极致与细致进入李开复的世界,得到了许多从未展现过的秘密——比如,和妻子吵架后,他建了100条道歉短信数据库,写程序每45分钟发送一条,直到三天后妻子败给了程序,认输回家。格非在《格非:吞下命运》发布后,告诉张月,很多朋友夸赞文章好,还一字一句打下了李陀的留言,“作者能把你对生命和生死的思考有如此理解,并且能相当确切地表达,很不容易。”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人物》最重要的slogan之一。读者、作者与受访者的共振背后,是《人物》团队最引以为傲的能力——用写作打开人心。我们可以让那些不愿开口的人说出心里的秘密,可以让说过千百次重复答案的人讲出新的故事,甚至可以让你颠覆对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行业的认知。用写作打开人心,是《人物》的核心技能,它让《人物》在中国非虚构领域独树一帜。
如何才能像《人物》一样,写出打开人心的文章?
2018年,《人物》第一期写作课上线,很快又有了第二期、第三期……每一次我们都在谈论非虚构写作的技巧与方法论,教学员如何用那些共通的、系统的、高级的方式迈出写作的第一步。三年来,有近万人加入我们,一起探索写作路径和意义,写得专业和准确。
这一次,我们不再从头说起,不再强调技巧,这一次,我们想回归“人”本身。
技术蓬勃发展,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机械化、符号化;我们生活的系统趋于精密,但属于“人”的幽微、复杂、多样正在流失。这个秋天,我们想试一试,通过写作这条小径,与你一起去探索人心的秘密。
11月,《人物》2020秋季写作训练营开启。我们会在这里“用写作打开人心”,四位《人物》作者将讲述她们与陌生人碰撞、对话的故事,告诉你,如何抵达一个“人”。
11月2日9:00—11月6日24:00期间
购买《人物》秋季写作训练营
立享7.5折拼团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