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大佛普拉斯》
在知识界,陈映真是一个巨大的身影,作品却未曾进入内地大众读者的视野。
他被称为“台湾的鲁迅”,他接续着早已没落的批判现实主义传统,始终关切人的内心与命运。
他用朴素的笔为历史“后街”上的普通人立传:台北街头挣扎求生的小贩、背负着战争与历史伤痕的乡村教师、为信仰受禁锢的左翼青年、落寞的小知识分子……温柔辛酸的人间浮世绘,构成二十世纪平凡人的精神史。
而我们身处的二十一世纪无疑是二十世纪的延续,这是一句重要的废话。属于二十世纪的陈映真就像一个“时代的界标”,他在自己的时代被孤立,但无论潮流如何变化,他始终站在那儿,让人看清自己的位置,阅读陈映真也让二十一世纪的我们知道自己走到了哪里。
因此,陈映真的书写也从未过时,今天的我们对他小说里讲的一切不再惊奇,是因为它已经成为我们的日常,而我们对它早已丧失了“想象另一种可能”的能力。
本期 Naive咖啡馆借陈映真小说全集由理想国在大陆首次出版的契机,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戴锦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资深教授汪晖和《单读》主编吴琦一同谈论这位迟到已久的作家,重新审视其小说的重要性,走进他的“第三世界”,回望他所亲历过而如今世人已感到模糊的二十世纪,试图在他的丰富性和“不合时宜”中认清自己与这个时代的关系。
视频
播客
嘉宾
汪晖,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资深教授、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所长
戴锦华,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主播
吴琦,《单读》主编
本期你将听到
04:43 在上世纪末,汪晖迫切想了解中国台湾社会、亚洲社会的社会性质,因而与陈映真结缘
06:31 陈映真作品是对“台湾文学没有世界视野”有力反驳,他关注越南战争、全球化和资本主义问题
13:25 由于陈映真书写下的政治经济学图景,当年许多中国大陆作家感到不以为然,认为他过时了
23:58 被冷战逻辑掏空的台湾文学记忆中,陈映真将自己接续到“鲁郭茅巴老曹”的批判现实主义脉络中
46:22 我们能够通过文学地进入陈映真,获得当代文学中开始缺失的“共情能力”
47:42 大家相信“可怜之人有可恨之处”,但不会像陈映真将这些人的“可恨之处”引申到社会的结构
48:30 陈映真并不“鲁迅”:鲁迅决绝、冷硬、尖刻,但陈映真对所有人物都有着“广漠的悲悯”
49:15 批判现实主义在中国的没落或许和“世界可以改变”的愿景破灭有关
01:05:02 阅读陈映真是对文学、政治之间关系的体察,这也是鲁迅所代表的文学传统中最深刻的部分
背景音乐
亚细亚的孤儿-罗大佑
Bossa Antigua-Paul Desmond
后期制作:崔旭蕾
联络我们:naivepodcast@163.com
声明:播客内容中涉及观点仅代表主播、嘉宾个人,欢迎大家提供不同意见的讨论。
吴琦:陈映真在书里写的台湾世界,其实跟我们今天大家感受到的生活是非常相近的。与此同时我的感受是他的那种正直、勇敢和对爱的执着非常打动我们,但那个精神的世界却离我们很远。这套陈映真小说全集的出版经历过很漫长的过程,在今天,我们更加迫切地需要再次和这样一位作家相遇。
第一个问题是想问戴老师和汪老师,不管是在个人的交往还是在阅读的经历当中,你们是怎么样遇到陈映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