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长期主义”这个词泛滥。
张磊说:“长期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论,更是一种价值观。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陈春花说:“越是变化,越是需要长期主义。”
然后,很多人说:“高手都是长期主义者。”
“长期主义”这个词,已经成了企业PR稿、论坛主题、CEO演讲的标配热词。
但如果你认真地问一个人:什么才是长期主义?如何做事才算是长期主义?大部分人只会哈哈一笑。
今天,我想帮大家消化这个商业热词——“长期主义”
转载来源 | 梁将军
作者 | 梁将军
我们说的根本不是一种“长期主义”
大部分人理解的长期主义=坚持
坚持不懈地把客户放在第一位,不赚快钱;坚持不懈地做品牌,不搞流量;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搞投机……如果这些就是“长期主义”的定义,那么长期主义者就是我们身边那个一辈子没发财、没升官的老好人。
“长期主义”就是这么一个概念,你初听上去似乎很对,但你不知道它对在哪里。
我有一个描述,是对“为什么要做长期主义者”的最佳解答。
假设你在拉斯维加斯的赌场,正在玩一个掷骰子的赌博游戏。
规则是这样的:荷官投掷筛子,每个骰子的点数都对应100万美金,投掷出1点就是100万,投掷出6点就是600万。你押对点数,就得相应的钱;押错点数,就扣除点数相应的钱。
比如,你押这局会出4点,但是打开之后是1点,你就赔了100万。但是如果你押6点,打开也是6点,你就会赚600万。
问题来了:如果荷官已经连续6次没有掷出6点了。你愿意在下一次押6点吗?如果押对,就有600万,押错就赔600万。
凭直觉有些人你会觉得下次出6点的概率更大,但实际情况是:不管荷官之前投掷出几次6点,他下一次开6点的概率永远都是六分之一。
其实,我们的人生就像这个赌场游戏一样,你的每一样选择,再不为你带来收益,再不为你带来危险,而往往都是收益越大,风险越大。
但是人生永远不是考试卷上的数学题。如果这道题,我换个问法,我相信很少有人会理性地给出正确答案。
比如,你初入股票市场,但仅仅凭借你的直觉,连续三次重仓的股票全部飘红,你第四次是会相信直觉重仓一只股票,还是开始认真研究企业财报,理性判断后再做投资决策?
比如,在你上班路上,有一个60KM的限速摄像头,但你这个月连续三次违章都没被拍到,下个月你还敢在这个路段超速吗?
在我的印象中,大部分人选择了继续靠直觉、继续超速,大家都在人生的一道道数学题里,忘记了基本概率。
那么,我上述的这个例子,和长期主义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来看一张图。
这张图是我随机模拟了,掷骰子出现6点的概率分布。
我刚开始掷骰子时,可能会有一段时间里,投出6点的概率是远高于六分之一的,但是随着我投掷的次数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出现6点的概率会越来越接近六分之一。
我认为这张概率分布图,才是对“长期主义”最好的解答:只有把时间拉长,我们才能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里,得到确定的答案。
我们只有长期地看赌博游戏,我们才能看出,短期赚到的钱很多是因为运气,只有长期赚到的钱才是实力。
我们常说,时间会给我们答案,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因为从短时间看,人生的样本基数太小了,你对自己的统计结果是错的。
只有把时间拉长,你对自己的认识才是客观的,你才能弄懂:你所谓的成功,哪部分靠的是运气,哪部分靠的是实力?
回到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为什么要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因为只有长期主义者,才能“必然”取得最后的成功;非长期主义者,只能得到“偶然”的成功,然后在一次次基本概率事件下,归于平庸。
既然“长期主义”是成功的必然条件,为什么大多数人还是前仆后继地短视?
因为做一个“长期主义”绝不仅仅是一种价值观,我只要相信就行了,“长期主义”是一个非常难掌握的方法论,做一个长期主义者是需要智慧的。
长期主义的“长期”到底有多长?
“长期”是个什么概念?多长才算是“长期”呢?5年、10年、还是20年?这些答案都不对。
就算你把时间轴拉长到100年、1000年,这个周期够长了吗?但这个答案依然是错的。因为“长期”的单位不是“年份”,而是“周期曲线”。
你以为的“长期”可能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