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新世相的第1393篇文章-
最近在微博上看到一个视频,戳中了我的泪点。
视频里的女孩回老家结婚,爷爷问:“这是在干什么?”那一瞬间,想回家,回到亲人身边,回到熟悉的地方生活。很多人“不敢”回去。因为家乡没有我们想要的机会,才决定漂泊。但这两年,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敢”回家了。每一年回家,都发现家乡一点点变好,在追上大城市的脚步。
今天的故事,就是一些从“想回家”,到“敢回家”、“决定回家”的瞬间。
@韩思懿 | 家乡在北京房山
2
“你一走我心里又空了一块,你回来了,我看着你心里开心。”
@黄木容 | 家乡在甘肃武威
我是姥姥带大的。每年假期,我都会回家跟她住一段时间。今年疫情,没一起过年,打电话跟她念叨,好想吃面皮和大碗牛肉面。姥姥说:“你回来记得给我说一声,我出去给你买你最喜欢吃的那家。”
4
@一个日子 | 家乡在山东菏泽
想家了,想爷爷奶奶。记得每次离家,都要去路口等车。奶奶送我到路口,从八九岁到十八九岁。后来她身体不好,变成爷爷送我。我不让他们送,可爷爷都会骑个小三轮车跟上。有次我坚持,他们同意了。就在我等车时,往路口对面一看,不知道什么时候爷爷又坐在那了。
5
@晴晴 | 家乡在成都
菜市水果摊总在深夜还亮灯,面馆也是 24 小时的,可以吃一个通宵。
6
失恋时,宿醉到凌晨五点。
进了刚开门的牛肉面馆,要了一碗头锅牛肉面,没想到小哥偷偷加给我几块牛肉。
这就是我的家乡。没有北上广的繁华,有很多猝不及防的温暖。
西北人不善言辞,但有着腼腆的关怀。
7
可无论什么时候回去,在树荫乘凉的人,还是会微笑、亲切地唤你的小名。他们看你匆忙的脚步,从不多说话,怕耽误你的事,只是问一句:回来了呀。
坐在海鲜大排档,点一堆新鲜海鲜、炒面线,和同学闲聊。心想,有几个老友,有爱的人,,在这样的城市生活,也很不错。路过码头,远远看见鼓浪屿,看到落日和海面的余光,就能治愈一切。
9
几年前我妈跟我说,兰州开了肯德基汽车餐厅(得来速)。要知道连深圳那么发达的一线城市,那时候也没有得来速。10
我哭着向 50多岁的妈妈坦白这件事情,她沉默了一会儿说,“离婚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你才 35 岁,怕什么。”我妈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农村妇女。
但那一刻,我觉得她的思想观念变了。
在北京工作时,不是早晚高峰也很堵。
但回成都,我最喜欢坐 BRT,就是快速公交。
它在城市里建设了一个环线高速,只有公交车可以走。很快,也很方便。有一次,我打车去市社保局办事,去时花了 30 多分钟。办完事出门,正好 5 点,我做好了直面晚高峰的准备。以前我们县到市区的班车少,没有高速,要走两个多小时。所有城际公交全部进入一元时代,发车密集,十五分钟一趟。北上广有没有我一样繁荣,但我有幸看到家乡的繁荣进步。13
@cc | 家乡在重庆
颠覆我对重庆印象的,是我同学。
他一边工作,一边考上了四川大学研究生。
留在老家的他,没有被生活埋没。快 30 岁了,有车有房有老婆孩子,还重考研究生,读自己喜欢的专业。
这让我觉得:不管是人还是环境,城市的条件都在变化。
两年后回家,商合高铁开通了,离我家不到 10公里的地方,开始建机场。真心话,以前亳州挺落后的。但这几年,我们这些年轻人都觉得——
15
5 个月后,我回到青岛。远离家乡的经历,让我更加看清了自己。只有看过支教地区的荒野,才知道家乡的变化有多难得。青岛的地铁越来越方便,举行的峰会越来越有新意。这些变化里,有着每一个青岛人的心血。当初北漂,是因为北京有更好的机会。南京几乎没几家厉害的新媒体公司。有次在家无意间搜索招聘软件,发现南京的新媒体公司越来越多。现在终于可以在家乡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也有家人朋友陪伴在身旁。
很久之前,读者@二流子给我讲了个故事。
那是大年初八,他准备离家。
在火车站门口抽烟时,看见广场上写着“欢迎回家”。
眼泪止不住地流。他说了一句话,我一直记到现在:
希望有那么一天,我回到家就永远不离开,希望那一天早些到来。看着家乡越来越好,我终于可以告诉他:
“这一天已经到来了,欢迎回家。”
明明是一部喜剧,偏偏让我爆哭。很多普通人聊起家乡时说:“家乡的味道是火锅”“我距离家乡有 1000 多公里”“我想念家乡的奶奶”......每个漂泊在外的人,看了这部电影,都会想起自己的家乡。
因为,电影的 5 个单元:《北京好人》、《天上掉下个UFO》、《最后一课》、《回乡之路》、《神笔马亮》里,无一例外地都在向你呼喊:那份归属感会让你觉得:我生长在中国这片土地,真好。
回家吧
回到最初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