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妮 | 梅艳芳是缘分,也是使命
2017年中在网络平台收到《梅艳芳》面试邀请,还在做模特的王丹妮第一反应是——“这是不是骗局”,“我搜索资料后才发现,原来是这么大的电影公司。”
此后开始了好几轮面试。第一次试镜,王丹妮被要求展示一段“南音”和一场文戏。第二次试镜,需要演一段跳舞戏和一段聊天戏;第三次,她接到了跳《烈焰红唇》和《坏女孩》舞蹈,以及演唱《似水流年》的任务。最后一次试镜,是让她穿着婚纱唱《夕阳之歌》,“我记得我一边唱,就有工作人员开始有一些反应了,一个工作人员直接跑出去哭了。后来我才知道,他是害怕影响我的表现。”导演梁乐民同样对这一幕印象深刻,“她唱歌的时候,我感觉好像就是她(梅艳芳)。回头望服装部的同事,个个都在哭,他们很快断定,她就是阿梅。”一位曾经为梅艳芳工作多年的化妆师说,一个角度,感觉梅姐回来了,“要是导演你挑选第二个人选,我们不做了。”
一个多星期后,王丹妮接到了确认她为女主演的电话,“当时真的吓到。”她没有想过自己真会被选中,因为一直都是抱着“努力的陪跑角色”。压力也随之而来,“就是整个天塌下来。”她立刻买了机票,去泰国躲在酒店哭了两天两夜,满脑子都是问号:到底怎么才能把这个角色演好呢?
其实就外形来看,王丹妮和梅艳芳除了都是骨感身形,并不十分相似。江志强毫不避讳地说:“本来我们没选她,根本就不像。”
但让江志强感动的,是王丹妮对于角色的态度,“眼睛里的那些东西。” 她身上的坚毅、倔强、认真,都和梅艳芳高度重合。“每天训练6个钟头,,然后她自己花钱再训练2-3个钟头,这个也很难不选她。上天很公道,她的努力没有白费。”
制作团队为她找来三个老师,廖启智教她表演,赵增熹和麦秋成训练她唱歌和跳舞,这样的培训持续了半年。能让自己接近去演好梅艳芳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她试着寻找自己和梅艳芳的共同点,比如在爱情里的敢爱敢恨、又比如单亲家庭所带来的缺憾、很小就开始工作,“我本来是挺收藏自己感受的人。但是和老师们聊天,打开心门的一瞬间,原来很多东西跟剧本里面的那些场景、心境是相似的,很多素材能用,这样观众看起来有感觉。”通过这些努力,感受或者经历,她和角色的距离不断拉近。
王丹妮觉得,这是一个不断打开自己、不断给自己重新上色的过程,“我不断看很多梅姐的演唱会、表演、电影,还有很多访谈、书,拿捏精髓和细节”,“因为是一个真实的人物,就要慢慢忘记自己,把自己当作一个容器或者海绵,不停吸收。”
无论江志强还是王丹妮,都有某种共识——“尽最大的努力做到形神兼备,肢体动作、语气甚至音色都无限趋近梅艳芳,但电影不是模仿大赛”。“我们反而注重的是感觉,是从心而发的、真诚真挚的心态。”王丹妮说,“所以在一些小的细节上,动作和语调,我们希望有三到四成的感觉就够,而且电影是我们这个年代的人看,也不希望让大家有距离感,所以我们现在这个演绎方法,就是达到了一个平衡。”
有一场戏,是她和古天乐扮演的Eddie的对手戏,当时梅艳芳准备开告别演唱会,请Eddie为她设计婚纱,“希望你们下辈子也这么疼我”这句对白是很多观众的泪点。据说当时古天乐帮助她入戏,让她联想从小没有父亲陪伴的遗憾,“我马上想到对父亲的渴望,渴望父亲爱我的心情,就投射到了那场戏。很想哭,就说赶快拍,不能等。所以,那场戏一两条就拍完了。”
而刘培基本人看到这一幕,直言“希望你们下辈子也这么疼我”这句话是“插了我一刀”。他更给与了王丹妮很高的评价,“王丹妮非常努力,我很欣赏江老板找一个新人演员来演梅艳芳,谁演梅艳芳都不会是一样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她有些小的动作,真的有点那个感觉,让我回想阿梅那个时候是不是那个样子的,所以这个女演员她是用心演的,挺好的。”
从梅艳芳的少女青涩时期,到后来成为一代巨星,王丹妮的演绎也在不断变化,“跟姐姐跑歌厅的时候,有一种很年轻、很可爱的感觉,到中间开始比赛,成功,就必须有自信和气场,再后来,那个感觉要压下去一点,沉稳一点。”
电影上映半个多月后票房突破了一亿,很多人觉得,王丹妮虽然是新人,但是表现“让人不由自主产生恍若隔世之感”。王丹妮密集奔波于各地的路演,收获很多肯定和感动。在内地路演期间,有梅艳芳的粉丝买了电影票,在座位上放上梅艳芳曾经穿过的衣服和花,“他们对梅姐的心意难能可贵。那么多年,18年之后依旧没有忘记她,还是这么爱她。”粉丝中甚至有很多00后,“我觉得电影能延续下去,也是在延续梅姐的力量,感染更多人。”
演员是一份职业,而不是人生的全部。当机会降临,便尽全力去争取、完成。在片场,她做足功课演好每一场戏,全情为角色投入每一丝情绪,立体饱满,细腻至极。
而褪去光环,遁入生活的喧嚣,王丹妮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的普通女孩。大银幕上那些细腻而动人的情绪的拿捏离不开来自于生活中的观察和思考。回归生活,她认真扮演着每一个生活中的角色——女儿、妻子、母亲。
她和丈夫都是极有家庭观念的人,极富仪式感的他们让每一个节日都成为一家人相聚庆祝的契机。她尽心尽力地陪伴着女儿每个成长的瞬间。而在内地的路演再忙,也会每天安排时间和家人视频。除了互相分享每天的日常之外,她还会远程辅导女儿的功课作业。
而让她惊讶的是,家人看完电影后,“哭得比我更厉害,我女儿才7岁。”谈论起爱情和生活,她抱着一颗“尽人事,待天命”的平常心。“年轻的时候都会期待电视剧里轰轰烈烈的爱情,长大后觉得平淡是福,最重要是找到能相处的人。没有人教我们怎么面对爱情。和梅姐一样,我对每段爱情都会投入很多,没有人能界定对错,只有上天安排的缘分。梅姐一直追求爱情,最后没有得到结果。但是她的粉丝、朋友都这么爱她,我相信弥补了她心里对于爱情和婚姻的遗憾。”
出演《梅艳芳》以前,王丹妮没有想过当演员,“我一直在时尚圈发展。”接演《梅艳芳》,对她来说是缘分,也是使命,“希望从梅姐的故事带出香港这几十年的变化,所以这不单单只是梅姐的故事,最重要是希望大家看完后,会继续去看真梅姐的电影、电视剧,听她的歌,继续爱她。这样我的使命就完成了。”而电影为她打开了一扇新的门,“演员和模特都是表演者的身份,只不过是,演员是更深入,更多层次的表演方式,打开一扇门,让我持续下去做不同的表演给大家。”
眼下,王丹妮不断接到剧本邀约,但因为宣传工作忙碌,她暂时分身乏术。“做一件事情就要很专注。我相信自己将来会继续拍很多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