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报名了武汉灵泉寺的义工,3天2晚,文宣组,主要负责用照片记录寺庙的法会和日常。短期出家一般是一个月,可以理解为一次短暂的修行。期间不能玩手机,还有功课要做。义工,顾名思义,有工作,根据你的擅长和意愿进行分组。不过时间上更自由,适合绝大多数想体验寺庙生活的人。
在刚加上寺庙的工作人员时,对方就很自然地叫我师兄。而不管是寺庙群内还是寺庙推文评论区下,都无一例外地刷屏4个字:随喜赞叹。
到达寺庙后分配完住宿,我随手拉上门上的锁头问:“门要锁吗?”
“不用,这里的门都是不上锁的。”
果不其然,每一层楼,每一扇门,无一上锁。
望着空荡的楼道,读着佛语,我好像有些顿悟:在一片敞开的心面前,锁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对了,你知道一会11点要去斋堂排班吗?”负责接待我的曾妮师兄忽然问我。
“排班是什么?”我好奇。
“排班就是排队,一会听到声音就去长廊。”
11点,一阵敲击石板的声音准时响起(后来查了资料才知道,饭前敲的是木鱼和云板),已经有不少人在等候。拿起我自备的大碗,站在队伍中,被师兄取笑:“你这是带了个钵!”止语即不说话。
吃饭全程止语则意味着从排班到饭毕,都不能发出一点声音。
入座、拿碗、吃饭、喝汤、加菜,这一系列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动作,要想做到不发出一点声音,还真是一场修行。
否则,师父会发出灵魂拷问:“饿死鬼闻声而动,你是饿死鬼吗?”
坐定后还不能马上吃,饭前要先跟着师父们念诵《供养偈》,饭毕则要念诵《结斋偈》。
不会念也没关系,双手合十于胸前,在心里默默感受。
早饭和午饭都会有人提着饭桶挨个走到你面前,将当日的食物盛到你碗里。伴随着《供养偈》,这个过程会进行3轮,完全不担心不够吃。
早前,在寺庙待过半个月的同事和我分享:半个月胖了10斤,因为,太好吃了!
到寺庙报道的前一天看到义工群内分享的烧饼图,简直想立刻马上丢掉工作奔向寺庙。
所以,在第一天早上8点半抵达灵泉寺直到午斋木鱼声响起时,我的肚子都在强烈地期待着:今天中午吃什么?第一天的午餐是四菜一汤:地瓜炒木耳、清炒瓠子、清蒸南瓜、莲藕胡萝卜糯米、白萝卜蔬菜汤。包子喧软,南瓜清甜,十分钟后,所有人的碗都见了底。
记事以来,还是第一次这么早吃完午饭,这促使我立马向所有的朋友奔走相告:你们还在上班,我已经吃完午饭了。
依旧是4菜一汤,不过大米饭换成了炒饭,其他主食不变。午晚餐基本都是这么个搭配,早餐基本是各种粥+炒菜+咸菜组合+谷物面食类主食,后厨的师父也会根据当天的食材进行组合搭配。
所以吃到什么新奇的菜式,比如胡萝卜莲藕糯米(好吃!)也不用惊讶。
我在后厨帮忙包包子时,师父们就准备把用不完的馅拿来做烙饼。听得我真想不走,毕竟在寺庙多待一天,就多一天开盲盒般的快乐。
其实寺庙的伙食不见得就比外面好,都是简单的食材,简单的烹调。但经过这么几顿吃下来,我发现之所以大家在寺庙觉得吃得香的原因在于:我们把吃饭还给了吃饭。在这样的一次纯粹的人与食物的交流中,我们获得了最原始的满足。与其说寺庙的饭菜好吃,不如说寺庙的饭菜让我们知足。在寺庙,少不了好吃的。
寺庙不能浪费,每次打饭最好根据需要的量来给行堂的师兄手势。
掌心竖起来朝外表示不需要,大拇指捏住小拇指第一关节表示只需要一点点。在行堂过后还会有师兄提上一壶开水,这是为了不浪费碗里的任何东西,包括油水。
★斋堂不对外开放,普通的香客如果只是为了吃而去寺院,大概率要失望了。咱们重点还是放在感悟佛法上面哈。
在寺庙的第一个晚上,我还在感叹晚七点半上床,八点睡觉的作息是梦回襁褓。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凌晨4点40,被同宿的师兄唤醒,只有不到20分钟了!从床上连滚带爬,赶在最后一波进入大雄宝殿,开启了新一天的体验。
进入大殿后依次站立,完全没想到接下来迎接我的,是异常磨练意志的近两小时。
前1个小时,我还在认真地感受这种新鲜感,专心致志听师父们念诵。每当我以为要结束时,念诵和跪拜再度开始,经文在彼时彼刻更像是催眠曲,丝毫感觉不到净化心灵,而是想着快点结束。
时钟指向6点50,人群开始有序朝外走,,我的希望来了!
早饭是红豆粥+3个炒菜+3种配的主食(玉米、馒头、红薯)+6种咸菜。没想到,早饭开始前也要念经,念经结束,看到眼前的食物,说不出的感激。
早餐结束后基本也是自由活动,如果愿意发心,可以在需要的情况下去大寮帮忙洗碗、打扫。义工期间恰逢寺庙的华严法会,所以需要我的时候也不少。
各种仪式、跪拜、诵经啦,跑来跑去,一天下来,竟也没觉得比平时外采轻松多少。
看到这里的小伙伴可千万不要被吓退,做义工还是很棒的体验。能收获一次完完全全地与自己对话的体验。可以说,来到这里,你真的会“佛”,但不是佛系的佛。
师兄们和我说,之前没有法会的时候,来做义工会安排很多活动,基本上上午干点活儿,下午就会带着玩儿。
义工需要穿统一的工作服
第三天,晨起,4点半,马上就不一样了,以完全清醒的状态迎接新的一天。
在寺庙入住的人们也早早在这里垂手默立,等候师父们的到来。第二次早课,领了本念诵集,有了书就不会像听天书一样,其中的一个乐趣就在,跟随师父们的念诵找经文。奇怪,念着念着,心静了很多,一个半小时的早课竟也不觉得长了。甚至还有点期待第二天跟上师父们念诵的节奏,可惜,3天2晚的义工之旅,吃过中饭后就要结束了。赶着回去写下寺庙见闻,没顾上拿接待我的师兄送的纪念品,到家才想起来,我自带的“钵”也落在寺庙了。拍完照片,没人管你怎么样,自己随处游览,只觉得身心都有极大地放松。
遇到的人都微微欠身,双手合十,点头致意,或者称呼一声“师兄好”。
但佛系的背后,每一步都有不同的要求,在依照要求克制自己的过程里,就是修行。
例如,上供佛前的供果,上手前都要焚香净手。再经过3遍擦拭,让每一颗果子都像开了光,还要仔细挑出大小合适的才能供于佛前。
一次午饭前,住持的话让我印象深刻:“寺庙没有你们想象中那么平静和与世无争,很多人想来寺庙避世,恰恰让这里成为了一个不那么平静的地方……”接待我的夏岚师兄也说:“来到寺庙,就是暴露问题的开始……大家都来这里找答案。”
前来参加法会的婆婆们在排队吃饭时,丝毫不顾师父们“止语”的提醒,总有三五个人混在人群里,插队、叽喳不停。她们中,有年满96岁但还自发打扫寺院的,也有只为听经闻法的。有一待就是一个多月的,有刚从教培行业辞职准备考编的,也有三不五时来两天的在准备法考的,还有辞职后来静心的……自己开车来的宝妈、为亲人忌日来诵经的婆婆、生活不顺了来两天的、从黄梅赶来的婆婆、广东来的生意人、今年毕业的武汉传媒学院对面的纹身店主……无一例外地,我接触到的来做义工的人,都把这里当作一个似乎很早之前就熟悉的地方。
有位师兄分享:很多在家从来不干活儿的人,来到这里拼命干。在家挑食的人,在这里也不挑了。除了环境使然,我想更多的还是大家都在通过这种不一样的行动,让自己更接近心里的“佛”吧。
住过寺庙的同事分享:4点起床,9点入睡,虽然条件艰苦,身体劳累,但心里却觉得轻松,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去寺庙都是心累嘛。早课前听到钟楼内传来的师父的诵唱,也总想给当下的意境下个定义。
回来后,才发觉,彼时在寺庙的各种状态,就是生活最真实的样子。
总之,灵泉寺我是要再去一次,为了拿碗也要再去一次。【彩蛋】
今日话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n6.com/view-1225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