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网络上被渲染的“自尊”——至少很多身在世硕的人,会觉得那些打抱不平与嘲笑他们软弱的声音“太过轻巧”,工人的去留更现实,也更沉重。多数人不会离开,因为要等着拿工资、拿返费,这是他们维系生活的基础。而离开的那些人,往往有更实际的考量。
文 |汤汤
编辑|楚明
运营|小小
9月4日,厂牌被扔到地上那天,大部分的现场工人,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他们混在人流里,在地上慌张地寻找自己的厂牌,然后等待工作人员的下一步指令。发厂牌,只是冗长入职流程中普通的一环。几位当天在场的工人告诉每日人物,他们甚至没把这当成“一件值得谈论的事”。
开始感到愤怒、不适,意识到关于“自尊”的问题,是那则视频在9月5日发酵后。视频画面里,穿着红色马甲的工作人员,笔直地站在一张桌后,念一个名字,扔一个厂牌。厂牌被随意地掷在地上,就像是随手扔一张纸屑。工人们上前弯腰捡起,偶尔会在桌前围堵——在众多不起眼的厂牌中找到自己的那张,需要一点时间。混乱中,也有人不小心踩到刚扔下的厂牌。
这是一块灰色的、和普通饭卡一样大小的牌子。印在正面的,是员工个人照片。而背面,是公司“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经营理念的介绍。一张写着员工姓名、宿舍区、工作部门的贴纸,会挡住下方更具体的理念阐释,但还是能看出一些关键语句:“透过企业团队间的互相合作扶持,使所有员工皆能享受工作的乐趣与价值……最终,以达到‘幸福生活’为大家共同的目标。”
那些发厂牌的视频展现了与“合作扶持”完全相反的一面。视频下方的评论里,有人说:“这厂应该倒闭了。”“这还是人干的事吗?”“为什么当时没人反抗呢?”后来,网络上甚至传出昆山世硕爆发“大规模离职潮”“新车间产线瘫痪”。
故事的主角昆山世硕,是苹果在大陆383家代工厂中普通的一家。9、10、11月,是工厂生产的高峰。在中国,双十一和除夕会陆续到来,而西方的那些朋友,将为最热闹的圣诞做准备。因此,8月开始,这些工厂会开始大量储备工人。扔厂牌事件,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
不过,一件被多方证实的事是,大规模的离职与产线瘫痪,只是网络谣言。在这样的工厂,工人的流动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一名负责给世硕招聘的中介告诉我,世硕是一个接近5万人的大厂,每天有新人来,也有旧人离开,每天大概会新招一两千人。
相比网络上被渲染的“自尊”——至少很多身在世硕的人,会觉得那些打抱不平与嘲笑他们软弱的声音“太过轻巧”,工人的去留更现实,也更沉重。多数人不会离开,因为要等着拿工资、拿返费,这是他们维系生活的基础。而离开的那些人,往往有更实际的考量。一名当天在场的工人告诉我,他没干几天就辞职了,但并非因为扔厂牌,而是因为“工作太辛苦,两班倒,每天10小时,物件重,磕手”。另一位还在世硕流水线上的工人说:“这次大部分人离职,都是正常的流动。有些人拿到返费就走了,有些人觉得其他工厂返费更高。”还有些理由更为简单直接,“人太多,安检要等很久,一个柜子人挨着人,体验太差”“没有分配到想去的产线”“和组长吵架了”。
这样的流动,在工人们的话语体系里,被称为“挑战电子厂”。在一个名为“挑战黑厂”的群里,他们熟稔地分享各家电子厂的特点,哪个岗位轻松,哪条产线压力大,怎样能分到好岗位,又如何和产线领导斗智斗勇。在他们眼里,没有一个工厂是“好”的,只有相对来说没那么烂的,所以一律称为“黑厂”。不得不接受的现实是,他们仍要在这样的工厂里日复一日流动,所谓挑战,更像是认清现实、货比三家的过程。
一份《制造业蓝领灵活用工研究报告》分析说,我国有超过4亿的蓝领群体,但他们的工作待遇和处境都不够理想。
在世硕工作的刘杰(化名)是这4亿人中的普通一员。我刚认识他时,他正在一个群里抱怨:“我们线也不知道啥情况,领导张口闭口你妈的,这两天骂走好几个人了,我拿到返费就要赶紧撤。”他的QQ空间里,还留着上一家干过的工厂的照片,文字配着“挑战昆山XX电子失败,提桶跑路”。
18岁的陈辰(化名)是其中特别的一个。他刚在夏天考完高考,和父母吵架,离家出走,决定出门磨练自己。来世硕是他打的第一份工,没想到就遭遇了被扔厂牌的故事。不久后,他就离开了世硕,回家等待专科学校开学,准备好好学习一门技能。
以下是他们的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