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语文老师一针见血:12岁前,千万别在这件事上偷懒!
2022-01-04 21:01:栏目:文学
比如B选项出现的4个人物:苏洵、苏轼、苏辙、黄庭坚。 想要给他们排序,孩子不仅要会背“三苏”的诗,更要了解他们的生平、知道他们的人物关系。 苏洵是父亲,苏轼是哥哥,苏辙是弟弟,黄庭坚是苏轼的学生。
活动还没开始,早早到场的小读者请平哥在新买的书上签名。
整个活动现场座无虚席,就连后面的台阶上也被读者坐得满满当当。
平哥从鲁迅讲起,讲鲁迅身上的“人情味”,讲孔子的大度和可爱,讲东坡的潇洒和贪吃、讲托尔斯泰的正直和个性……平哥认为,对孩子而言,语文书就是“起点”和“楔子”,通过“语文书”,让孩子走进这些“大人物”,从“大人物”身上学到精神、学到“文化”,在他看来,学语文,这些是比“知识”更重要的。
讲座结束后的签售环节,排队等候的队伍就像那山路十八弯,弯弯绕绕长达几百米。
低年级的孩子,可以作为课前预习的资料,更了解课文和背景知识; 高年级的孩子,可以作为课后复习、课后拓展,巩固所学的同时,还能从书中读到老师上课未讲到的知识和细节。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就写于他首次请出、出任杭州通判之时;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则因与弟弟苏辙7年未见,相思至极所书。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则写于他被贬惠州之时,虽然条件艰苦,他却看的开,甘之如饴。
——陈一钒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