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今天,国学到底是什么,能够为现代社会和现代生活带来什么,这些需要学界争论的问题依然没有答案,却似乎已有了定论。但好消息是,人们已经不再关心这些问题了。
文|伍桥
国学热了几十年,但所谓「国学」,从来不是一个外延清晰的概念。
学者会将这个概念追溯到章太炎和民初的整理国故运动,试图给出一个定义。但显而易见的是,广大国学爱好者和从业者对此毫不在乎,毫不关心。
「国学」就是传统文化,准确地说,就是当代人心目中好的传统文化,这个宽泛定义或许是更准确的。
今天所谓「国学热」的源头,最早可追溯至 1980 年代。它与文革的结束密切相关,一开始,是作为反面教材出现的。
※※※
1980 年,邓小平在「 818 讲话」中表明了肃清封建主义残余的立场。
「反封建」的提出与李维汉有关。该年 6 月 19 日,李接受《人民日报》采访,透露了他与邓谈话的主要内容:
为什么毛主席到晚年会造成这样大的悲剧,走向自己的反面?……文化大革命彻底地深刻地暴露了封建主义对我们党的侵蚀,我认为反封建的问题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性的问题。
坚冰解冻,八十年代的「文化热」随之兴起。
「文化热」的主流,是反思「文革」悲剧,批判传统,追求现代化。具有代表性的是「走向未来」和「文化:中国与世界」这两个群体。
《走向未来》丛书在 1980 年代的大学生中如雷贯耳,从 1983 年底到 1988 年,总共出了 74 本,销量总计在 1800 万册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