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的国文课本里,竟藏着“最”好的教育
2022 年 01 月 06 日 09:41:04 海上落花
在中国的教育史上,一直有个很神奇的存在:它屋舍简陋,却大师云集;颠沛流离,却人才辈出,留下了许多精彩的故事。西南联大仅存在八年,就读学生不过四千,却在艰苦的条件下人才辈出,其中包括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五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八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百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汪曾祺先生就曾说:“我要不是读了西南联大,也许不会成为一个作家。至少不会成为一个像现在这样的作家。”
而“大一国文课本”正是推动他走上文学道路的一本启蒙书。他曾评价到:这本教材不仅是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这种重个性,轻利禄,潇洒自如的人生态度,对于联大学生的思想素质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很多读者可能对这本国文课本不太熟悉,可它背后的故事却不容小觑。西南联大的大一国文课,是面向全校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为了给大一新生最好的国文课本,朱自清、罗庸等大师,亲自编选了四年之久,才敲定这卷薄薄的课本。课本里的选篇令人称道,从《诗经》《楚辞》《论语》到鲁迅、徐志摩的作品,联大国文课从不同时代、文体和观点中汲取材料,不仅鼓励批判性思维,也为学生提供了个人身份与人格形成的种种严肃选择。开篇的《论语》,选的不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样体现传统儒家思想的段落;而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样彰显不同个人志向、偏向于道家潇洒精神的内容;李清照的作品,选的不是“红藕香残玉簟秋”的伤春悲秋,而是讲述她和赵明诚往事的《金石录后序》,行文真诚坦率,让人唏嘘。而彼时,各路文学大家也加入到授课的“教授团”行列。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对联大的国文课难以忘怀,他说:“这一年度的‘大一国文’真是空前绝后的精彩;……闻一多讲《诗经》,陈梦家讲《论语》,许骏斋讲《左传》,刘文典讲《文选》,唐兰讲《史通》,罗庸讲唐诗,浦江清讲宋词,魏建功讲《狂人日记》等等。”或许有同学会好奇,一本优秀的国文教材,和杰出的教育成果之间,究竟能有什么关系?前清华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刘东曾这样说:“越是大师级的学者,他本科所接受的通识教育就要越扎实。这就好比建一个金字塔,做学问不是建摩天大楼,而是建金字塔,摩天大楼是地基和上层一样宽,金字塔底下铺了一大圈,上面只多一块砖。”通识是什么意思呢?英文是“common sense”或者“liberal art education,它代表的是知识的广度。在当年的西南联大,本科生进去是不分文理科的,上的都是一样的课,这样才能把通识教育做到极致,让学生在职业生涯的后半段厚积薄发,触类旁通。而西南联大的这个国文课本,正好扮演着“通识教育”的基础角色,而且还是建立在母语基础上的“通识教育”,而不是单纯的照搬西方模式。《论语》体现的自省与自治、《金石录后序》里的家国情怀、以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学作品、曾国藩的《圣哲画像记》等,恰好都构成了西南联大国文课的基础,做到了真正的通识教育。由于条件不好,那时候的联大连课本都印不起,国文课本数量极其有限。学生们只能共用同一个课本,上届学生用完了,传递给下届学生,课本的空白间隙处,往往留有不同学生的各种笔记。数量本来就少,再加上多年的战乱颠簸,现在的我们,差点就看不到这个国文课本了。或许是冥冥之中的安排,数年前,刘东教授的学生张耀宗博士做研究时,偶然在清华大学图书馆看到尘封了70年的课本——《西南联合大学国文选》。这本书十分不起眼,纸张也很粗糙,但初翻下来,张耀宗博士感到这本书特别讲究道义,注重自我修养,传播的是对于人格的培养。当得知张耀宗的发现之后,刘东教授就想一直想要重出这本书,他说:“这本书可以对现在的人做一种提醒:西南联大是如何成功的,我们曾经有这么好的历史经验,这些经验在今天依然适用。”于是在2015年的时候,久违七十载的西南联大国文课本,得以完整地重见天日。刘东教授与译林出版社共同重新整理出版的《西南联大国文课》这是汪曾祺、许渊冲、杨振宁、邓稼先、何兆武的课本,今天也希望成为你的课本。在西南联大的成长环境中,表现为“通识教育”和“博雅教育”的大一国文课,切切实实培养了联大学子扎实的基本功和视野广阔的知识面。随着这本教材所流传下来的,不仅是那些传世名著,更有国文教育所塑造的情怀和趣味,以及情纵古今、智周万物的大学精神。然而,这本书虽然在读者中广受好评,但也有不足,很多读者反映没有注解,读不懂;抑或是为了情怀而买,可是只能看选篇,看不到西南联大背后的故事,实在不够过瘾。普通人直接读这本教材,往往抱着崇敬、期待的心情,却苦于没有人答疑解惑,,最终扫兴而归。这一次,三联中读与译林出版社共同推出专栏“西南联大国文课”,由刘东教授领衔,以纸书《西南联大国文课》为蓝本,甄选了10篇经典课文,邀请了5位曾在清华国学院工作的学者解读其中的经典篇目,力图再现博雅、通识、自由的联大国文课堂。
参与课程解读的,是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副院长刘东,及其在清华国学院培养出的优秀弟子。虽然无法复原当年联大教授们的讲授,但这些老师也都是清华国学院的弟子,如今也是国内各知名高校的教师,换句话说,他们也是王国维们的再传弟子,也是西南联大学风的传承者。让我们跟随他们的声音,一起重回那个大师云集、学术自由的黄金时代,跟随老师们进入西南联大的课堂,开启一场人文通识之旅吧。承袭西南联大学术传统
刘东教授统领总序和课程脉络,集结5位师承清华国学院的学者首次深度精讲《西南联大国文课》名篇,了解彼时文学大师们编写国文教材的背后深意,力图再现西南联大国文课堂。
理解民国国文课本的魅力
精选十篇代表性课本内容,带你看《论语》潇洒、随性的一面,品读李清照回忆与赵明诚旧事的散文,听鲁迅讲述自己写小说的缘起……把学国文变成一件听风赏雨、别开生面的乐事。750+分钟大体量,贯通文史哲
老师们手把手带你仔细研读国文,从文本内容深入到思想层面,联系西南联大的背景与眼下的生活体验,传递古今碰撞的价值观念,让你收获持续学习的核心素质。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