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非标准建筑工作室(ID:non-standardstudio)
我的良心不让我说YES,
但我没有勇气说NO。
《摔跤吧!爸爸》
拆房:曾佳璇 文案:林雅楠 拆房指导:林雅楠总指导:赵劲松
有钱和没良心是舒服的活在这个世界上最便捷的两种法门。
有时候,建筑师很像一只昂贵又脆弱的玻璃花瓶,里面盛满救世的理想,济世的情怀和普世的真理。当现实的功利稍微态度强硬,就碎成一地仓皇狼狈的玻璃渣。
库姆市就是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圣城,每年来这里参加宗教活动的人数超过百万。而现在万恶的资本主义要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修建一个俗气的商业综合体,还是巨大的——具体来说是10万平米,包含酒店、餐饮、零售、娱乐、办公等功能。基地还选在底蕴深厚的中心老城区,不远处就是著名的QodsMusalla清真寺和法蒂玛圣陵,且毫无求生欲的宣布要成为新的城市地标。
基地面积近3万平米,从地图上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这就是比着清真寺和圣陵的size来的。但人家那是神的地盘,我等凡人心甘情愿匍匐脚下。而对于老城区普遍存在的传统住宅来说,这个从天而降的商业综合体基本就等于是进击的巨人,闯入利立浦特的格列佛。
除去心理上的本能排斥,这个“巨人”还会带来物理上的生活不便。相当于六七个街区的体量切断了场地原有的街道关系,出门绕路2公里成为日常功课。而且势必会破坏街区的原有肌理,视线上造成大范围的压迫,还可能遮挡wifi信号。
体量巨大正好省了广告费,不想绕路正好直走进商场,没有wifi也正好出门逛商场,这里不但有免费网络还有免费空调可以蹭哦~
挨骂是肯定的,破坏历史名城文脉肌理的罪名已经预备好了。但同时利益也是巨大的,除了能买够好几年吃的泡面的设计费,要是心理强大说不定还能黑红一把。建筑师除了昧着良心拥抱资本或者宁死不屈谴责甲方这两条非黑即白的路,还有没有可能寻得世间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说白了,就是把这个巨大综合体建筑拆分成两个部分来做。下半部分碎成渣渣,由无数符合传统建筑体量的体块组成,还原老街区的原有肌理,形成亲和的尺度,并保留原有街区通路,供当地居民穿行。上半部分则倔强做一个坚强的地标,形成XL号的完整体量,形成鲜明的识别度。
把可以碎化的功能放在底层,例如商铺和餐饮。体量巨大而完整的功能放在顶部,办公和酒店各占一半。
在具体排布底层的商铺功能块之前,先按照老城区的街道肌理规划出保障周边居民正常穿行的路网。
在保留通路的基础上,排布碎化的商铺盒子,盒子尺度参照周围传统建筑。
这个设计逻辑类似做规划,不仅延续了传统的街区肌理,而且让商业的逛买流线和城市的穿行流线融合在了一起,极大地增加了商业区的人流量。
搭建逻辑类似于麻将块砌金字塔,重点在于错位留缝,以保障端部有支承点。
再用连贯的回字形大廊道,将第二层的盒子串起来,形成闭合的商业流线。
原有街区肌理与街道空间体验成功地被延伸到了设计之中,不仅形成了丰富的露台空间,而且削减了高度上的压迫感,使得建筑外围营造的街道体验在人视角度与原有街区相接近,拥有亲和的尺度感。
想让上半部分拥有最大size的沿街面对城市放电,再考虑到采光与功能尺度,大致也就有两种排布方式。
明显第二种方式所形成的建筑体量更完整也更巨大,能够360°无死角的放电吸睛。
所以为了让两者不显得过于割裂,还需要考虑空间上的过渡问题。在大体量内侧增加一些小尺度的院落盒子,将完整面碎化来衔接上下体量的尺度差异。先制定间距为5m的网格,以此为基础,让各个内侧边缘都挤出一些小盒子。外凸体块的室内布局大多为回字形排列的小房间, 或者一个完整的方形大房间。碎化的同时也为大内院增加了很多遮阳空间。
办公部分同理,外围布置是常规办公室,内侧凸出的体块则是空间变化丰富的开放办公。
标准办公室没有露台空间,开放办公则配有变化丰富的露台空间。
再结合当地气候条件晒晒晒,对外凸体块进行逐层的错动变形,在产生诸多阳台的同时也带来了有效的遮阳效果,且避免了消极的深井式采光。
然后根据疏散为整个建筑配置相应的垂直交通,完成建筑主体的流线设计。
最后,对于角部缺乏支撑的挑出体块,单独添加柱支撑。再把挑梁和柱进行整体的曲化变形,得到类似于半拱的形态,形成具有伊朗地域风景的特色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