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HND DESIGN(ID:HND201604)
本文已获得授权
湖南
中国腹心之地
长江之中
洞庭之南
民族众多
历史悠久
▲
洞庭湖
文化多彩
建筑多样
既有干栏
又有合院
▲
湘西吊脚楼
上期已讲了吊脚楼
这期我们选择聚焦于合院式建筑
01
概念
湖湘合院
在讲湖南的合院式建筑之前
我们得先弄清一个概念:
什么是合院
1
什么是合院?
弄清合院之前
先说说什么是院
关于「院」
《广雅》解释道:
院,垣也
《辞源》中说:
院者,周垣也
通俗来说
凡四周有墙垣围绕的便可称为院
▲
夏朝遗都二里头—最早的合院之一
那么
「合院」就是将院子围合
即将房屋配以墙垣
以院为中心围合起来
▲
三合院
根据围合方式的不同
又可分为三合院和四合院
▲
四合院
在我国广袤的大地上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
合院式建筑随处可见
但受地理气候环境
以及人文传统的影响
合院亦有不同
如久负盛名的北京四合院
又如白墙青瓦的徽州三合院
皆是独具特色
各成一派
合院作为传统建筑
自华夏文明伊始便已同行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
走向了中华各地
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
2
湖南的合院
湖南的合院式建筑
主要分布于
湘中等平原地带
规模较大 类型丰富
明清时
「江西填湖广」达到顶峰
中原文化融入南楚
湘赣系建筑渐趋一体
合院也多为此时期留存
▲
岳麓书院
故而
湖湘合院式建筑
既有中原儒家文化影响
亦深受吴楚文化熏陶
集各种文化之精华
形成多元并存、亦南亦北的特色
02
荫家堂
湖湘合院
湘中
通常指的是娄底、邵阳、衡阳三地
北望洞庭
南接南岭
西倚雪峰
东凭罗霄
外加湘江、资水两条大河的冲积
形成了湘中丘陵与湘中盆地并存的地貌
因深处内陆
人多地少
当地人纷纷弃农从商
尤以邵阳为盛
形成了「邵商文化现象」
(邵阳商人亦被称为「宝古佬」
以淳朴团结、正直勤勉而出名)
湘中人在外经商
在乡兴造住宅
因财富积累
规模不断增大
形制愈发考究
形成了独具湘中特色的传统建筑
▲
衡东萧家大屋
这些规模不输土楼的住宅
被称为大屋
即建筑规模较大
相对独立且内部功能齐全的民居
多为家族式聚居府邸
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便是邵阳荫家堂
▲
荫家堂正立面
1
选址与风水
天人合一
作为中国古代的基本哲学观念
强调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
在此思想指导下
大屋在选址上有诸多讲究
荫家堂建于1823年
为湘中第一大米商申承述所修
因期冀通过
宅基良好的风水环境达到
生意兴旺后代发达的目的
(「荫家」二字即取自「余荫及远之意」)
故在风水堪舆方面
有着严格谨慎的选择
▲
荫家堂全景
荫家堂
背靠凤凰山
前临蒸水河
与佘湖山相望
即「枕山、环水、面屏」
▲
荫家堂周边环境卫星图
从四周环境来看
选址北高南低
五座山众星拱月
背倚雪峰凤凰山作为「龙身」
当大门位处「龙头」之前
气势磅礴
▲
荫家堂风水布局图
中轴线与佘湖山相齐
把其作为「对家山」
(对家山:宅屋正前方面对之山 关系着全家的兴旺)
佘湖山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
是富有盛名的宗教圣地
此为「对家山」
不可谓手笔不大
▲
佘湖山
屋前池塘波光粼粼
四周田陇开阔
蒸水河蜿蜒流经屋前
成「金带环抱」之势
寓意「纳气聚财」
▲
与大屋共生的水
山环水抱必有气
山管人丁
水管才
《葬经》中又云
气乘风则散
界水则止
风水之法
得水为上
藏风次之
大屋刚好又处于山环水抱之中
北高南低
成背山面水,负阴抱阳之局
(山南水北即为阳)
因此荫家堂大屋
可谓藏风聚气之吉地
2
院落布局
荫家堂
占地9191平米
取九九归一十全十美之意
共计有正房108 间
杂物房40 间
青砖青瓦筑就了44 个天井院落
总体为「外庭院内天井」的格局
(外庭院是指主体建筑正前方所形成的的开阔院落
内天井为构筑物内部院子
有方形、长方形,亦有多边形
位于大门与堂屋或各正房与厢房之间)
「外院内井」与北方四合院
都是相同建筑元素构成
但内在本质存在较大差异
四合院注重完全封闭内向
以庭院为中心建筑围合
庭院是生产生活、休闲娱乐等
作为唯一的室外空间
庭院是四合院之灵魂
为名副其实的内庭
▲
北方四合院之庭院
荫家堂外院和内井则分工明确
前者对外
后者对内
相互区分
既符合大家族
内向性较强的居住氛围
也满足家族娱乐生产的需求
▲
荫家堂内小天井
这背后则是地理气候因素所决定
北方常年干旱少雨
对排水性能要求不高
外加风沙侵扰
要求庭院封闭
湘中夏季炎热
降水充沛
要求排水、纳凉
故有此区别
布局则采用了串并列式
(串并列式:既有沿轴线纵向联合的层层院落
也有主次分明并列排列的建筑组群)
共纵四进 横十一列
中央主纵轴线是整个建筑的核心
其布置着
槽门、正厅、堂屋等
为大屋提供了
交流、会客、议事的场所
▲
主纵轴线上的建筑
主轴两侧的四列纵轴线上
布置有形制相似的房屋
主要为申氏族人的居住用房
左右最外两列
则为厨房、煤房及牲口圈等生活用房
为了符合
中为尊
东为贵
礼仪等级制度
建筑形制和院落尺度
由中央往两端依次降低
彰显出大屋的院落主从关系
3
空间形态构成
大屋的入口院门称为槽门
亦称朝门
在传统习俗中
槽门形制事关家族祸福
也象征着主家的地位和财富
大屋的大门极具湘中特色
为两层屋宇式槽门
▲
槽门
槽门二层
对内一侧不设墙
对外一侧不设窗
做成了正对大厅堂屋的传统戏台
两层高的槽门不光在尺度上
提高了主体建筑的规格等级
在功能上也满足了实际需求
即一层进出通行
二层舞台表演
▲
槽门示意图
过了槽门就是第一进院落
也就是外庭院
相对主体建筑
既具有外向性
也闭合于整体建筑范围之内
因尺度较大
成为季节性晒谷、车谷的农耕场所
故称为「晒谷坪」
也可作为一家人娱乐休闲之地
夏季可乘风纳凉
冬季可观雪煮酒
生活意趣可见一斑
▲
荫家堂丨晒谷坪和堂屋
过了外庭院则是层层堂屋
堂屋朝南敞开
宽广明亮
两翼为封火墙
▲
堂屋两侧的封火墙
作为家庭的公关活动场所
祭祀祖先、商议家族大事等
都会在堂屋内进行
故而是大屋的主体核心
也是规格最高的建筑形制
▲
外庭院示意图
两侧厢房以堂屋为中心展开
各栋房屋之间则是天井
▲
荫家堂天井
与庭院不同
天井主要功能为
采光、遮阳、通风、防雨
各天井为下沉式地坪
并设有连通户外的排水口
可及时排出雨、污水
▲
下沉式地坪示意图
天井四面围合
高而狭窄
具有烟囱效应
可增加空气对流
排出污气尘埃
天井小而多
有效增加了采光
由于横长
又可避免阳光直射
一举多得
与吊脚楼一样
大屋中也有檐廊的设置
▲
荫家堂丨檐廊
不同的是
其位于房屋中部
门窗之上
一面靠墙
用立柱支撑
与挑檐直接相连
▲
荫家堂檐廊示意图
如此设置
满足了半室外活动的需求
与天井一齐构成了完整的系统
凭栏赏雨
好不自在
整个大屋
形制规范 美丽大方
堪称合院式建筑典范
03
富厚堂
湖湘合院
除了邵阳荫家堂
在娄底也有一座著名的大屋
即富厚堂
富厚堂又名毅勇侯第
是晚清重臣曾国藩的故居
坐落在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境内
全宅占地四万多平
建筑面积一万余平
▲
富厚堂大屋
在风水上
富厚堂重地形胜于朝向
并不追求传统式坐北朝南
依山面畴
坐西朝东
背靠半月形小山
前有田野
涓水环流
适合地形点穴
为藏气之吉地
▲
依山面畴的富厚堂
富厚堂
由思云馆、毅勇侯第前门
宅东门、宅西门、全宅围墙
宅南藏书楼、宅北芳记书楼
八本堂、缉园十景等构成
但论其精华
应是藏书楼
▲
富厚堂丨藏书楼
藏书楼位于宅院南边
面积有2000平方米
分南北两栋
上下共三层
均为砖木结构
一层为阁楼不藏书
二层用于收藏文书档案及书籍资料
三层设计别致
三面设有全窗式窗户
每个窗子均可向外撑开
窗下方有一可推拉木板
晴天时将方格窗向外撑开
可让楼内通气
阴雨天将窗子下木板往上推
可封闭窗户
挡风防雨
作为中国近代四大藏书楼之一
曾有藏书三十万册
是富厚堂最大的财富
其支撑了曾国藩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才大略
也启迪、教育和影响了几代人
04
窨子屋
湖湘合院
距离凤凰古城九十公里处
亦有一处洪江古城
城中有一种奇特的合院式建筑
即窨子屋
▲
层层叠叠的窨子屋
洪江古商城位于
巫水和沅江交汇之处
两岸丘陵起伏
窨子屋便以山坡为骨架
以河岸为边界
按商贸需要
筑于坡边或水旁
▲
洪江古城与窨子屋
作为古时货运集散地
洪江古商城一直是西南商业中心
而这也是窨子屋的根源
《辞源》解释窨为
地室、地窖、窖藏
从字面上理解
其一为人居住
其二储藏财物
这也是强调了窨子屋的商业属性
▲
古时商贸发达的洪江
窨子屋外墙
通常高三层
基脚高约1米
由泥巴和片石砌筑而成
往上则是青砖高墙
▲
片石基脚
墙面涂以石灰砂浆
墙头盖有黑瓦
外墙紧紧围合
既防盗又防火
可确保宅院主人的财产安全
▲
窨子屋外部
大门高大
多为两扇双斜角开门
便于搬运货物
▲
洪江报馆大门
▲
窨子屋丨大门示意图
墙内包裹着纯木结构的房屋
既有三合天井型
也有四合天井型
▲
三合天井型窨子屋
▲
四合天井型窨子屋
一层前天井或倒座改作店面
厢房改作办公接待用房
二层则多是仓库式结构
▲
洪商古城丨厘金局
楼上设有晒楼
形式随意
两面、三面或四面空壁皆有
顶上盖板或瓦
▲
晒楼
平时可晾晒衣服货物
晚上可避热乘凉
作为最高点
亦可观察四周
预警敌情
▲
晒楼
窨子屋形态自由
实用性强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
而发展出了各式布局
▲
窨子屋各式平面布局
从最规范的正方形
到L型、多边形等都有
这样布局的好处在于
入口往前伸延
便于引导顾客
更好的为商业服务
窨子屋
充分利用了中国木构建筑的
开放性和可变性
将居住和商用完美结合
呈现出了独特的合院之美
▲
至今仍在营业的窨子屋
04
文化
湖湘合院
建筑作为载体
反映出的是一个地区的文化
湖湘合院因地制宜
兼收并蓄
亦南亦北
纳各家之长为己用
同时追求实用
讲究文化礼仪
这反映的是湖湘文化
善于学习
开放包容
创新进取
自古便涌现了无数豪杰英才
我们凝视建筑
观其貌
审其美
更要探查背后之文明
湖南地域广阔 地形复杂
干栏、合院各美其美
但又和谐统一
这便是湖湘精神之表现
中华文明璀璨之见证
美哉
壮哉
编辑:肖鹏
插画:邓振雨
制图:陈璇
模型动画:童冲
剪辑/动画:童冲、李文伟
校对:符峰、吴宝善
监制:苏蔚
参考文献:
1.刘思远. 邵东县荫家堂大屋形制与文化研究[D]. 2017.
2.肖湘月. 邵阳地区传统大屋建筑形制研究[D]. 湖南大学, 2011.
3.余翰武, 陆琦, 伍国正. 沅水中上游流域传统建筑"窨子屋"研究[J]. 工业建筑, 2015(04):61-66.
4.周慧. 洪江古商城传统民居空间组构形态研究[D]. 2013.
5.郑婵. 湖南传统合院式建筑的美学初探[J]. 青年文学家, 2015, 000(005):150-151.
广告投放:微信chenran58,
投稿:邮箱cr58@163.com
免责提示:部分文章系网络转载,仅供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及图片因转载众多,无法确认原作者与出处的,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有问题,请加微信:chenran58,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