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立法联系点:全过程人民民主本质特征的生动诠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
基层立法联系点为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国家立法提供了现实有效的途径,它把群众诉求“原汁原味”反馈给国家立法机关作研究吸纳的参考,被群众称为国家立法“直通车”。它打通了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直接联系基层人民群众的渠道,彰显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人民性和广泛性。基层立法联系点作为国家立法“直通车”,在设立和发展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是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当地立法联络员结合侗族传统“鼓楼议事”,使之成为立法联系群众的重要载体。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供图 覃伟/摄
一是统筹设点布局,兼顾不同区情
在基层立法联系点中,有国际大都市和外商投资企业云集的上海虹桥,有台商和台资企业集中的江苏昆山,有“世界小商品之都”浙江义乌,有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最大侨乡广东江门市江海区,有少数民族众多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广西三江,有乡村振兴的贵州毕节、甘肃临洮,还有革命老区福建才溪镇等,比较广泛的覆盖面,确保立法过程中能够全面把握各方诉求,兼顾各方利益。
二是丰富联系点形式,逐步扩大信息来源广度深度
全国人大常委会22个基层立法联系点有12种形式,涵盖了地方人大工作各个层级以及科技城、高校,形成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抓总,基层单位为主的各层次、多元化联系网络。广西三江联系点,利用区位优势,协同推进联系点周边的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贵州黎平县、从江县,三省(区)六县的人大常委会共享国家立法“直通车”平台,为“老少偏远”民族地区群众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提供便利。
三是壮大工作队伍,逐步扩大收集民情民意的功能
各基层立法联系点都建立了立法信息员(立法联络员)队伍和立法联系单位群体,以此为依托,将了解社情民意的“神经网络”广布在乡镇街道、学校社区、机关事业单位、厂矿企业、社会组织、人大代表之家等各处,形成点、面、片联动的工作格局。前两批联系点已发展立法信息员(立法联络员)3659人、立法联系单位1981个,联系群众几十万人,覆盖区域人口上千万人。
四是创新工作方式,把群众参与立法做得更细更实
虹桥联系点立法信息员傅永辉创办“阿傅故事会”,用本地方言演绎法治“脱口秀”。襄阳联系点确定17个基层单位为“联系点的联系点”,推动收集意见“触角”向基层延伸。昆山联系点通过“吃讲茶”(在茶馆里评判是非)、“讲讲张”(聊天)等形式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江门市江海区联系点借助“侨梦苑”平台,发挥本地港澳同胞、侨胞侨眷作用。有的联系点还设置了“法条墙”等形式,及时将国家立法吸纳情况上墙公布,让群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的意见有人听、有回音。
五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增强人民群众民主参与、民主决策的获得感
截至2022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先后就132部法律草案、年度立法计划等征求基层群众意见,获得建议11360余条,,这些意见建议都得到国家立法机关的尊重和认真研究,其中2300余条意见建议被不同程度采纳吸收。全国人大代表朱国萍形象地说,“基层立法联系点架起百姓与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之间的‘连心桥’,高大上的立法已经从人民大会堂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策划:蔡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