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扛起农业大省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十分关心,多次到山东视察指导,对“三农”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近年来,山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定扛起农业大省责任,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位于山东省潍坊市的禹王湿地,周边有数万亩盐碱地,过去种植小麦和玉米年均亩产不足250公斤,抛荒现象严重。近年来,当地与袁隆平院士团队围绕“耐盐碱抗逆性”海水稻开展深度攻关合作,已建成2.5万亩海水稻稻田,年均亩产将近700公斤。图为当地海水稻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
坚持把做好“三农”工作作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现实检验
山东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三农”工作,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既立起高线又守好底线、既分类推进又全面提升、既突出乡村又统筹城乡、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立足本地实际,建立完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坚持省负总责、市抓推进、县乡抓落实,创新提升“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综合实力提升。2020年山东成为全国首个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过万亿元的省份,2021年达到11468亿元。
坚持把稳住“三农”基本盘作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根本举措
山东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守住耕地和生态保护两条红线、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重点念好“稳、特、融”三字经,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稳产保供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2021年,全省生产了全国8.5%的粮食、9.8%的肉蛋奶、11.2%的蔬菜和12.8%的水产品,为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作出贡献。
坚持把畅通循环作为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
山东农业产业体系健全、发展基础较好、比较优势明显,有5.46万个行政村、近4000万农村常住人口,蕴藏着巨量消费和投资需求;承担着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等重大国家战略任务,有条件打造连接“一带一路”、融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桥头堡,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连结点。近年来,山东着力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产业聚合、要素整合、城乡融合,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农业对外合作。2021年,全省农产品出口总额达1238.4亿元,连续23年居全国首位。
坚持把补齐“三农”短板作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从山东实践看,同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相比,农业农村发展相对滞后,“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问题仍然存在。近年来,山东深化省部共建,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着力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向农村倾斜,全省城乡路水电、客运、垃圾清运基本实现一体化,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政治责任
近年来,山东坚持用大历史观看“三农”问题,秉持人民至上,为了农民、服务农民,依靠农民、仰仗农民,惠及农民、造福农民,着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盼,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物质上富足起来;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让农民精神上充盈起来;积极推动乡村善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如今,山东与全国一道告别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60万黄河滩区居民圆了安居梦,农民精气神全面提振,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策划:周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