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科技巅峰要不畏劳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科学上要达到“光辉的顶点”,也必须付出艰巨的努力,只有“不畏劳苦”才有希望。马克思毕生忘我工作,经常每天工作16个小时。马克思在给友人的信中谈到,为了《资本论》的写作,“我一直在坟墓的边缘徘徊。因此,我不得不利用我还能工作的每时每刻来完成我的著作”。我们要学习马克思“不畏劳苦”的精神和品质,真正做到越是艰险越向前。
2021年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图为我国自主研制的歼20双发重型隐身战斗机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新华社记者 李刚/摄
增强挑战巅峰的勇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有雄心壮志,世界科技巅峰我们都要奋勇攀登。无限风光在巅峰。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是激励青年勇攀科学巅峰的典范,被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就是因为他敢于向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发起冲锋并取得世界领先的研究成果。航空发动机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当初我们面临国外进口又好又快又安全、自主研制又难又慢又危险的抉择。最终,广大科技人员知难而进、迎难而上,逐步建立我国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体系。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广大科技人员要有格物致知的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求是,大胆探索,敢为人先,勇于创新。攀登科技巅峰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失败,但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也是向成功更近了一步。要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培育创新文化,大力营造鼓励探索、敢于“试错”的创新氛围,鼓励可承受范围内的“冒险”,最大限度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锤炼坚忍不拔的毅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可能遇到壁立千仞或万丈深渊,没有一股子劲、一股子气是登不上去的。比如,探月工程嫦娥五号原计划使用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发射,在这之前要打两发试验箭,但在紧要关头,长征五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失利,中国航天经历重大挫折。广大科技人员没有被困难压倒,总结经验,反复排查,“枕戈饮胆九百天”后终于完成问题归零,长征五号成功将嫦娥五号送上月球。
科技创新要下“苦功夫”,吃苦耐劳、埋头苦干;下“硬功夫”,潜心钻研、专业专注;下“细功夫”,落小落细、严谨细致,想尽千方百计、行遍千山万水、不畏千难万险,才能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打赢一场又一场硬仗。
永葆追求“光辉”的品质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引导广大人才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当年,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放弃高薪、洋房等国外优厚的条件,义无反顾回到祖国。1955年,钱学森即将登上回国的邮轮时深情地说:“今后我打算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的国家,以便他们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这就是钱学森的归国初心。
当前,社会上有一种片面认识,认为只要解决了科技人员的待遇问题,科技界的难题就能迎刃而解。事实上,科技创新的挑战性决定了光有外部物质保障是不够的,科技人员内在的宝贵精神品质是更为重要的因素。要以适当的待遇留人,但更需要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特别是在国家安全环境严峻复杂、科技创新任务繁重的形势下,尤其需要科技人员胸怀祖国,志存高远,淡泊名利,忘我奉献。
营造重才识才的生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到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当年,周恩来同志作为中央专委主任领导“两弹一星”研制,十分重视和了解科学家,亲自挑选了一大批科学家,把他们当宝贝用起来。科技帅才钱三强慧眼识才,物色了王淦昌、邓稼先、于敏、朱光亚等科学家,组成了我国核武器研究的“黄金阵容”,为核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我们要在营造重才识才的生态上下更大功夫,充分认识人才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艺术性,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各级领导干部要当好新时代的“伯乐”,尊重科学家、了解科学家,多和科学家交朋友,像“寻宝”一样去寻觅优秀人才,为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创造条件、提供舞台,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
更多内容详见: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克俭文章《》
(策划:梁佩韵 审核:李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