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救灾刷新生命奇迹 援外医疗尽显大国担当
6800多公里外的土耳其地震灾区,来自中国的救援队正在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从救出被埋100小时的幸存者,到震后超130小时又发现生命迹象,中国力量努力刷新着生命的奇迹。而在8900多公里外的中非共和国,另一支救死扶伤的中国队伍已经默默驻守了八个月,他们克服极为艰苦、恶劣落后的条件,用人心人术给饱受疾病肆虐动荡之苦的当地民众带来雪中送炭的希望。他们是第19批援助中非共和国的中国医疗队。
值得一提的是,十名队员全部来自浙江嘉兴,除一名厨师外,其余都是嘉兴市属三甲医院各学科的专家。尽管在前几批医疗队的努力下,当地的医疗情况有所改善,许多停整多年的科室又重新恢复,但对于刚抵达的队员来说,那里的监护条件还是超乎所有人的想象。医院电压不稳,经常停电,队员们只能举着手电筒和手机照明完成。为精细的手术,连止血的盐水纱片都没有,在常年接近40度的高温中,每天都要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水汽聚集在面罩上影响视线。而为了尽量避免脱水虚脱,每天看诊前要一口气喝下500毫升左右的水。可当地生活用水紧张,水质也比较差,大家就在水龙头上裹上层层纱布,进行初步的过滤,没有信息化的平台,只能开纸质处方。为了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药房唯一的一名药师几乎将260多种药品的价格都背了下来。在中非,中国医疗队是一块金字招牌,当地民众有疑难杂症就会上门找中国医生,很多人甚至半夜出发,辗转奔波五个多小时赶来,,也会用中文你好,和队员们打招呼,今年元旦,一位居民还给队员们带了一瓶自己炒的花生米,用空酒瓶啊装了满满的一瓶,每一颗花生米都把外皮给去掉了,对他们来说,这是最珍贵的礼物,也是最高的礼遇。也有人会。我们为何要援外?有位援外医生曾写下这样的感慨,从怀疑到信任,从认可到向往,这些就是援外医疗的价值和意义。希望更多人了解他,懂得他在中国大国崛起的道路上独特的地位和角色。今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目前,援外中国医生在全球56个国家的115个医疗点工作,其中近一半在偏远艰苦地区。而浙江从1968年起向非洲国家派遣援外医疗队。
50年来,一批又一批的白衣战士不远万里奔赴异国他乡,他们是指甲战士,也是白衣外交官。国虽有界,医者无疆。无论是跨国救灾还是援外医疗,彰显的是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尊重生命、真诚相助的大国责任和担当,致敬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