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第十三届心理教育月启动
人民网北京5月18日电 日前,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动员部署会暨第十三届心理月活动启动会召开。会议进一步总结海淀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表彰海淀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系统部署区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育人质量,服务学生全面发展,60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现场。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供图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游森从深化教育内涵发展、推动教育综合改革等视角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并就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体系构建、社会资源挖掘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副主席赵小云提出,要着重解决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问题,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实效,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方法。
“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工作首要的基本任务,是新时期学校育人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教育强区建设的重要举措。”北京市海淀区委教育工委书记王方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三个务必”,要求务必把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与教育教学协同发展、彼此融合;务必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各项举措有力见效,使心理教育、预防及疏导更有效、更实用;务必要强化协作配合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重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互动。
“下一阶段我们将以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完善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为目标。”北京市海淀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区教委主任杜荣贞介绍,海淀区特别设置了班级心理委员、增设中学心理副校长、购买第三方服务实现心理资源全覆盖等开创性心理举措,盘活学校、家庭、社会多方资源,为形成全方位维护的心育网络提供了基础。
规范心理监测是确保心理问题识别水平和教育干涉质量的重要方面。据介绍,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于2014年启动师生心理监测工作,,强化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监测分析,加强全面排查,形成了一生一案、一生一策经验。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对中小学生的心理测评依据、目的、内容、报告进行了详细说明。“建议科学解读心理测评结果、推进心理健康概念日常化、培育良性成长生态、坚持劳逸结合体脑并用、鼓励同伴支持与帮助等心理健康教育。”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中关村二小、北京市第十九中学三所学校校长从学校、班级、学生个体等不同层面,展现了学校课程资源、师资队伍、辅导干预、心理活动等方面的典型经验。会上还为新一届心理志愿服务队的专家代表颁发了聘书。
据了解,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聘请了78名心理专家担任学校心理副校长,进驻全部中学,为学校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海淀区还在原有两条绿色通道基础上,与三家医院建立协作关系,让心理诊疗服务“跟得上”“对得准”,保证心理疾患问题学生能够及时转介,及时就诊。
据悉,北京市海淀区于2012年获评教育部首批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多年来,海淀教育坚持积极心理学导向,育心与育德相融合,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开拓性和引领性的工作。本次启动会后,海淀区还将持续举办一个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护航学生阳光成长。(孙竞、实习生张婉柔、实习生余睿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