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
学科体系是由各具体学科专业构成的有机系统,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发展的系统性、科学性、专业性。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这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基础保障。
由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牵头建设的“中国复眼”,是我国首个大规模分布孔径深空探测雷达。“中国复眼”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探测距离最远的雷达,实现对近地小行星、高轨卫星和月球正面的高分辨率观测。图为位于重庆市明月山的“中国复眼”项目一期建设的4部技术验证雷达。 北京理工大学供图 张锦辉/摄
高水平科技的诞生不是从天而降的空中楼阁,而是从看似平平无奇的基础学科中肇始发源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础研究处于从研究到应用、再到生产的科研链条起始端,地基打得牢,科技事业大厦才能建得高。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作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大学应当积极发挥基础研究的深厚优势,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基础学科的原生动力。要坚持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从科技前沿中探索前瞻性基础研究方向,从国家重大工程中持续凝练基础科学问题;加强原始创新,以基础学科研究带动核心技术突破,切实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科技问题;持续加大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的支持力度,构建基础学科研究平台,塑造“双一流”建设学科标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基础学科师资队伍,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能力,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供给新平台新力量。
新兴学科是在融合不同学科基础上,面向新的科研需求而涌现出来的前沿学科。新兴学科依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立足新的时代特征,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新增长点,也是科技创新体系蓬勃发展的生动体现。推动高校新兴学科建设,探索科技发展新动能,就是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贡献力量,有利于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加强跨门类的交叉学科建设,既是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实际需求,也是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往往萌发于深厚的基础研究,产生于学科交叉领域,,大学在这两方面具有天然优势”。高校要充分发挥协同创新优势,打破专业壁垒,孕育和发展高质量交叉学科;组建跨学科团队,搭建多元化的学科交叉平台,统筹跨学科人才、资源的流动管理;打造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的学科群,推动主干学科与支撑学科交叉融合;协调传统学科与交叉学科的关系,进一步完善优势与特色、传统与新兴、应用与基础、综合与交叉相促进的学科总体布局,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详见: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军文章《》
(策划:梁佩韵 审核:李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