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建设总体布局
国家水网是以自然河湖为基础、引调排水工程为通道、调蓄工程为结点、智慧调控为手段,集水资源优化配置、流域防洪减灾、水生态系统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研究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强调水网建设起来,会是中华民族在治水历程中又一个世纪画卷,会载入千秋史册。2023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这是我国水利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家水网建设的决策部署,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结合江河湖泊水系特点和水利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
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是湖北省水利建设史上工程规模最大、覆盖面积最广、受益人口最多的重大民生工程。图为2023年3月29日,工程广悟段(广水至大悟)宝林渡槽进行输水作业。 水利部供图 肖高东/摄
着力构建国家水网之“纲”
以大江大河大湖自然水系、重大引调水工程和骨干输排水通道为“纲”,重点解决国家层面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实现大尺度的空间均衡。
目前,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量已超过63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1.5亿人。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等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先后开工,,引江济淮一期工程、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等重大引调水工程实现重要节点目标,逐步构建南北、东西纵横交错的骨干输排水通道。
要继续大力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抓紧完成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修编,加快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建设,实施中线防洪安全保障工程,积极推动东线二期工程立项建设,加强西线工程前期论证。加快建设一批跨流域跨区域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以及大江大河大湖防洪治理骨干工程,加快实施重要江河堤防达标提质升级和河道综合治理,增强流域间、区域间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巩固拓展重要江河洪水宣泄能力。加强重要河湖生态保护修复,打造河湖绿色生态廊道。
着力织密国家水网之“目”
以区域性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和供水渠道为“目”,重点解决区域性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
要加快国家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与区域重要水资源配置工程的互联互通,推进区域河湖水系连通和引调排水工程建设,高质量推进省级水网建设,持续推进市县级水网建设,因地制宜完善农村供水工程网络,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规模化建设及小型工程规范化改造,提升水利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逐步形成城乡一体、互联互通的水网格局。加强现代化灌区建设,围绕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以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结合国家骨干网水源工程和输配水工程,新建一批节水型、生态型灌区。
着力打牢国家水网之“结”
以具有控制性地位、控制性功能的调蓄工程为“结”,这是水流集蓄、中转、再分配的枢纽,重点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问题。
要加快推进控制性调蓄工程和重点水源工程建设,综合考虑防洪、供水、灌溉、航运、发电、生态等综合功能,加强流域水工程的联合调度,提升水资源调控能力。实施一批重点水源工程,充分挖掘现有水源调蓄工程供水潜力,增加水资源储备能力和水流调控能力,实现多源互补、多向调节。加快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海岛地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中小型水源工程建设,增强城乡供水保障能力。推进蓄滞洪区建设,及时有效地发挥分蓄洪水作用。
详见:中共水利部党组《》
(策划:柴潇凡 审核:李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