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想事成”与“目的颤抖”
“心想事成”,这是一句人们经常使用的祝福语。能让向往的事情如期而成乃至皆得所愿,无疑是十分美好的情景。然而,有人较真儿说:心想之事,既可以是好事,也可以是坏事;好事可以成真,坏事也可以成真,故而不宜笼统地用“心想事成”来祝福别人或自己。此话似有钻“牛角尖”之嫌,但仔细琢磨推敲,确实很有道理。
这其实印证了学界称之为“目的颤抖”的一种常见现象——穿针引线时,如果盯得针孔越紧,手就抖得越厉害,就越是穿不进线;端一碗盛得满满的菜汤走路时,越是怕汤外溢就越是端不稳碗,汤就越会从碗里溢出来——假如心里总是担心某个不好的结果降临到自己身上,那么这种担心很可能会变成现实。
“目的颤抖”,亦称“穿针心理”。其阐述的道理是,每个人在做某项自以为十分重要、非常难做的事情时,心里想的、手上做的几乎会不由自主地凝聚在这件事的反向目标上,结果就恰恰把这件事做砸了。此类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譬如,脱稿发言时,你越怕说错话,偏偏就说错了话;上台表演时,你越担心出现差错,偏偏就发生了差错;向心仪的人示爱时,你越害怕人家拒绝,人家偏偏就拒绝了你……当你对一件事特别在意、格外把它放在心上的時候,,往往会牵动整个神经,搅动整个心绪,于是事物的反面效应被集中,被放大,负面结果被贯串,被拉近,事情就会向着你不希望出现甚至最担心出现的结果发展。
“目的颤抖”的核心意义在于,越是担心发生的事情,就越有可能发生。它同时告诉我们,一个人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生活就会反馈给你什么样的结果。如果你老是不断地给自己消极的心理暗示,总认为结果不会好,那么这种心理暗示很可能会贯串和影响整个做事过程。生活经验表明,一个人脑子里想什么,就会去努力寻找什么,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自己所期待出现或者害怕出现的结果。倘若总是担心、害怕不好的事情来临,就会在整个过程中焦虑不安、恐慌不已,进而扰乱自己的思绪,分散自己的精力,最终导致不好的结果。反之,如果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一心想着好的结果,那么在行动过程中就会聚精会神地朝着好的方向去努力,就会更有信心和动力把事情做好,其结果往往也就变得更好。
要避免“目的颤抖”现象,关键在于培养沉着镇定的心理素质,摒弃消极灰暗的自我暗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给自己以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正向的自我激励,切莫总是想到最坏的结果。要按照正确的方向、方式、方法去做事,不要丧失信心,不要浮躁难耐,不要受不良因素和事情进展不太顺利的影响,一旦出现不好的苗头,就立即予以阻止和补救,将“坏事”消灭在萌芽状态。要知道,既然越是害怕的事情越会发生,那么也可以反过来思考——越是期待的事情也越会降临。假如成功和失败的概率各为50%,那你不妨把100%的心思和力气都放在成功的50%那里,这样成功或许会100%来到你的面前。反之亦然。
除此之外,还应重点做好三个方面:首先,要善于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有些人从事某项工作时,总是害怕出错却又不知道会出什么错、为什么会出错,这是最为可怕的。对此,需要给可能出现的差错及其结果以贯串始终的预测、预警和预防。其次,要勇于锤炼精湛娴熟的业务技能。熟能生巧,艺高人胆大,当你对所做工作具备了炉火纯青、游刃有余的技艺和才能时,一切担心和害怕将不复存在。再次,要乐于淡化功成名就的目标预期。切忌什么事还没做就一心想着成功或失败的结果,不妨把结果尤其是失败的结果看得淡一些,凡事只要自己尽力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