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人权观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推动人权事业发展作为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工作,围绕尊重和保障人权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什么是人权和如何推动中国人权事业发展、如何推动全球人权治理等重大课题,在理论上形成了源于“两个结合”、体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当代中国人权观,,在实践中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中国人权发展道路。
当代中国人权观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有“两个结合”的思想理论体系开凿的源头活水,有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征程创造的丰沃土壤,有丰富人权文明的理想抱负提供的澎湃动能,当代中国人权观必将进一步发展完善。
以当代中国人权观为指引,我国不断加强环境权利保障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图为2023年7月2日,在安徽芜湖弋江区义兴村,农民正驾驶拖拉机翻耕农田,成群的鹭鸟伴随着耕作的拖拉机翩翩起舞,构成一幅美丽和谐的生态田园画卷。人民图片 肖本祥/摄
以“两个结合”为不竭之源
当代中国人权观,是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硕果,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人权事业探索中创造的实践硕果,也是兼收并蓄人类先进人权思想的文明硕果。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对“人的解放”的关切和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构建,为当代中国人权观奠定了基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为当代中国人权观铺就了历史和文明底色。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将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与人民切身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权事业全面发展,为当代中国人权观烙下了鲜明时代特征。当代中国人权观将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来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坚持从鲜活丰富的人权实践中提炼升华人权理念,坚持用胸怀天下的态度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开辟人权文明新境界。
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坚实依托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也是当代中国人权观发展之路。让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推进人权事业的方式和步骤必须立足现实条件,符合发展规律。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要求我们必须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稳中求进推进人权保障;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求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决防止两极分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求我们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期待,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求我们不断加强环境权利保障力度,促进可持续发展;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要求我们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和平与发展的权利。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当代中国人权观和中国人权事业必将不断开拓新局面。
以丰富人权文明为重大使命
人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实现人民充分享有人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奋斗目标。当代中国人权观是世界人权文明中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决定了当代中国人权观是从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权发展道路中凝练而来,吸取了古代中国以人为本、“仁爱”等理念,为世界贡献“人民至上”等思想。中华文明的创新性,决定了当代中国人权观始终与时俱进,创造性提出把生存权、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充分反映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诉求和共同心声。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决定了当代中国人权观是集体利益的反映,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人权治理凝聚广泛国际共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决定了当代中国人权观具有兼收并蓄的特性,中国不遗余力促进各种人权文明开展平等对话,让各种人权文明在交流互鉴中熠熠生辉。中华文明的和平性,决定了当代中国人权观的非霸权特性,中国积极推动全球人权治理,努力维护国际人权秩序。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决定了当代中国人权观必将坚持守正创新,兼容并包,在文明交流互鉴中为人权文明发展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更多阅读: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蒋建国《》
(策划:刘名美 柴潇凡 审核:李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