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愿花钱买批评
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相信大家都读过。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64岁了。他以复国为志,功业自许,但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直到晋见宋宁宗之后,他才得以被重用,获赐金带,并出任镇江知府。公元1204年3月,辛弃疾兴致勃勃来到镇江,在登临京口北固亭时,触景生情,写下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
几天后,辛弃疾在请人吃饭时,让歌女演唱了自己创作的这首新词。在座者无不拍手称赞,说这首词完美无缺,至善至美。辛弃疾一听,前有李白、杜甫,近有苏东坡、欧阳修,后边还会有很多新秀,怎么能说“完美无缺”“至善至美”呢?便自忖:客之美我者,有求于我;下之美我者,有畏于我。我可不能被他們“捧杀”。
于是,辛弃疾站起来说:“人无完人,文无完文。只要是作品,就会有缺陷。我衷心希望大家能给我找出这首词的不足。谁要能够指出其中的毛病,我不仅要亲自敬酒3杯,而且还要赠其100两纹银。”
“真的吗?给100两银子?”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说话绝对算数!”
这时一个年轻人站了起来。众人一看,不是别人,是岳飞的孙子岳珂。岳珂也是一位文人,当时任镇江府户部大军仓的承务郎,只是个九品官。
岳珂说:“我不是为了银子,但辛弃疾大人非让大家挑毛病,我就说一点这首词的美中不足,那就是词中用的典故太多。知道的人还好,而读书少的人,理解起来会非常吃力。”
辛弃疾一听,脸立刻就有点红。心里一想,对呀,“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的是杜甫《登高》中的“不尽长江滚滚来”;“天下英雄谁敌手”,借用的是《三国志》中的“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生子当如孙仲谋”,借用的也是《三国志》中曹操的慨叹。
辛弃疾当即表示,岳珂指出的毛病确实存在。从此以后,自己写诗作词,一定要少用典故,尽量做到通俗易懂。说着,他让下人拿出纹银100两,执意送给岳珂。在场众人则拍手叫好,一为岳珂的敢于批评,二为辛弃疾的勇于接受批评。
后来,岳珂把这段故事,记在了自己所撰的《程史》中。
由此想起一件事情,前不久,某公邀请了40多人,召开自己的“作品研讨会”。大家到那儿一看,共有60多篇文章,绝大多数都未曾发表。作者将其辑印成册,其作品质量,堪称五流或者六流。但几十个与会者,不但没有一句批评,反而极尽溢美之词,什么“高屋建瓴”“妙笔生花”“振聋发聩”“力透纸背”等,让作者忘乎所以,感觉自己真的是“一流作家”。为什么呢?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软。人家花钱请你好吃好喝好住好玩,不就是为了听几句好话吗?
因为没人愿意听批评,所以批评越来越少。好的说好,不好的也说好。致使很多读者,分不清什么样的作品好,什么样的作品不好。也致使很多写得不好的作者,混到了“名家”和“大师”的行列中,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把文学创作的路都带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