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守正创新 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
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为作协工作和文学事业提供了宝贵机遇和强大动力,也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我们要在文学工作中深刻把握守正创新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在守正的基础上实现创新,使新时代文学事业根深叶茂、源远流长。
图为2023年11月拍摄的中国现代文学馆“迈进新时代的中国文学”主题展。该主题展着重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关怀下,广大作家齐心协力、砥砺奋进,迎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的新局面。中国作协供图
加强思想引领,坚守文学正道。新时代文学要牢记“国之大者”,以历史方位标注文学坐标,把文学放到“两个大局”中去认识、去推动。广大作家要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紧跟时代步伐,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积极反映中华民族的千年巨变,深刻揭示百年中国的人间正道,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精神气象。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以崇高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心肩负起文化重任,在创作中弘扬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价值引领。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生活的承载者和文明的传承者。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柳青、周立波等老一辈作家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新时代作家应该继承他们的优秀经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与人民共情,与时代共振,将人民置于文学表现的中心位置,记录人民开创历史的伟大实践,描绘人民丰富多彩的真实生活,展现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以生动的细节和艺术的表达塑造时代新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主动应对挑战,破解发展难题。面对迅猛发展的信息化浪潮和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面对文化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和群众接受、欣赏习惯的巨大转变,我们要坚定信心、找准位置、扎稳根基,及时更新观念、积极求变、主动破题,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构建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开创文学发展繁荣的新局面。“以我为主”,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努力在思想观念、文本内容、艺术形式、表现手段等各方面创新提质。强化并充分发挥文学在各艺术门类中的“母本”功能,将创意、创新、创造有机结合到创作过程中去。坚持艺术标准、体现人民需要、倡导多样风格,积极打造文学新力量、壮大文学新阵地、建构文学新形态,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强化互联网思维,以“文学+”的开放姿态和巨大包容力积极融入现代传播格局,以数字化为文学工作赋能。努力探索文学发展新路径,打破路径依赖,主动探索新模式、搭建新平台、引入新资源、拓展新空间。近年来,中国作协先后与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科协、生态环境部、国家民委等单位,以及芒果TV、抖音、快手等互联网平台展开战略合作,推动优秀文学作品向电影、电视剧、网络视听节目等形式转化,释放了文学的巨大潜能。
树立战略眼光,高位谋划未来发展。党的二十大对文化强国建设作出重要部署。新时代作协工作和文学工作要紧扣文化强国建设目标任务,以高质量发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把加强作家队伍建设和组织文学创作结合起来,既要团结凝聚广大作家,打造有活力有创造力的作家队伍,又要加强文学生产,把“抓作品”和“抓环境”结合起来。2022年以来,中国作协着力抓好精品创作,大力实施“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把推动“两个计划”作为长期性、系统性重点项目,尊重文学规律,强化精品意识,加强统筹协调,久久为功推动工作开展。“两个计划”凝聚全国文学界智慧力量,聚焦长篇小说体裁,充分发挥其“时代百科全书”的独特优势,力争在更高层次、更大规模、更全要素上打造精品力作,带动新时代文学整体发展。以培育文学新力量为重点,建设规模宏大的文学人才队伍。精心策划 “作家活动周”,以“作家”为中心,以“回家”为理念,以“活动”为载体,带动各级作协组织贯穿起密切联系服务作家、培养人才队伍、增进文学界大团结、共促高质量发展等目标任务。以“中国文学盛典”为契机,重塑文学与读者的关系,让优秀作家作品以更丰富的形态、更新颖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以优质文学生活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激励广大人民群众意气风发迈向新征程。
(策划:魏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