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高层次协同开放迈出新步伐
隆冬时节,浙江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一派繁忙景象。
作为全球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2023年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530.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85%,成为继上海港和新加坡港后,全球第三个年集装箱量超3500万标准箱的港口。
面朝繁忙的太平洋主航道,如今长三角以上海、宁波舟山港为核心,,南京、杭州、苏州等16个港口为骨干,其他港口共同发展的港口群总体格局基本形成,2022年长三角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占全国比重约38%。
长三角区域一直是改革开放前沿,视域广阔,吞吐万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努力成为畅通我国经济大循环的强大引擎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
十多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已经成为深化改革的试验田、制度型开放的先行者。图为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世博片区的世博文化公园,右后为央企总部楼群。新华社记者 方喆/摄
自贸区是中国制度型开放的重要载体。包括上海在内的长三角地区,是全国自贸区启动最早、分布最集中的区域:
上海自贸区率先建成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支撑全国超1/4货物贸易量的数据处理;2022年江苏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500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其中自贸区贡献一半;不产“一滴油”的浙江自贸区,依托制度创新打造油气全产业链;安徽自贸区探索企业开办“一业一证一码”等改革措施,“一照通”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平均压缩85%以上……
2023年4月,作为上海临港新片区的一项制度创新,海上“船对船”加注保税液化天然气业务中国首单正式落地。
临港新片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揭牌以来,临港新片区已成为各类新型国家贸易业态集聚发展的“试验田”。这里有全国首个为国际船舶提供保税液化天然气加注服务的港口,开展了全国首单外资班轮公司“沿海捎带”业务,已形成103个首创性创新案例,其中48个为全国首创。
不断丰富的开放层次和愈加多元的制度创新,是长三角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生动注脚。
2023年7月,外资企业康宁集团将旗下连续制药科技有限公司落到苏州。此前公司已在江苏布局了连续流反应器公司,在浙江布局了消费电子类盖板的代加工生产企业,在安徽布局了大量新能源车供应链企业,在上海则拥有3个制造工厂。
“长三角扎实的产业基础、优异的营商环境、丰富的人才储备等,是企业持续投资的重要支撑。”康宁相关负责人表示。
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上海长期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
当前,上海正在推动“五个中心”功能升级、开展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推进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高水平全方位制度型开放、提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能级。依托进博会等平台载体,上海将不断放大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整体效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关键支撑。
2022年,长三角区域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5.07万亿元,占全国比重35.8%;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超2.5万亿元,占全国比重42.8%;实际利用外资759亿美元,占全国比重40.1%……积极推进高层次协同开放,长三角地区正加快发展为畅通我国经济大循环的强大引擎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
(策划:魏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