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洪涝灾害防御工作体系
严格落实责任、科学制定决策、高效调度指挥,各环节各方面协调配合、有效衔接,是决定洪涝灾害防御成效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从根本上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重点领域安全保障体系和重要专项协调指挥体系,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体系。
每年汛前,水利部门都依法明确水利工程安全责任人并向社会公布,开展防洪调度演练、隐患排查整治,做好各项防汛准备工作。防汛关键期,水利部门闻汛而动,密集会商研判,统一调度运用流域防洪工程体系,落实落细各项防御措施。2023年,水利部滚动会商161次,启动洪涝灾害防御应急响应22次,全系统向防汛责任人发布预警短信4680万条,下达调度指令2.05万道,派出工作组23.86万人(次)、专家组6.74万人(次)奔赴防汛抗洪一线。防汛抗洪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要把“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进一步健全责任落实、决策支持、调度指挥机制。
图为2024年7月29日,吉林省临江市因遭遇严重暴雨导致洪涝灾害,救援人员在转运受困群众时用手势指挥队员操控船只。新华社记者 张楠/摄
建构单元最小、全面覆盖、严密有效的责任落实机制
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压实水库、河道及堤防、蓄滞洪区管理各层级各环节责任,落实巡查防守等安全措施,确保工程安全度汛、防洪效益充分发挥。健全山洪灾害预警“叫应”机制,确保到岗到户到人、有“叫”有“应”;压实人员转移“谁组织、转移谁、何时转、转何处、不擅返”5个关键环节责任,应转尽转、应转必转、应转早转、应转快转,不落一户一人。
建构科学专业、支撑有力、反应迅速的决策支持机制
加快建设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工程,强化物理流域、工程与数字流域、工程之间的动态实时信息交互和深度融合,系统建构并运用数学模型,在数字流场中“正向”预演风险形势和影响,标定洪水威胁区域和工程风险点位;“逆向”推演流域水工程运用次序、运用时机、运用规模,,科学制定并迭代优化调度运用方案,实施“一个流量、一方库容、一厘米水位”精准调度,超前检视工程调度运行后可能出现的风险点,有针对性地预置风险防控措施。配齐配强熟悉雨水情监测预报、工程建设管理和调度运行、应急抢险等方面的人才,建立专家库,对辖区内洪涝灾害防御超前提出技术方案,为调度指挥提供决策支持。
建构权威统一、运转高效、分级负责的调度指挥机制
建立健全各层级水利部门会商研判、作出决策、指令发布、指令执行及协调联动机制。明确不同层级水利部门对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的调度权限,依法实施水工程统一联合调度。明确预警发布、工程调度、水库安全度汛、堤防巡查防守、险情应急处置、中小河流洪水防御、山洪灾害防御等各类工作在不同条件下的内容、要求。规范调度指挥指令下达程序,严格指令执行,强化执行监督,确保反应迅速、指挥有力、调度有方、落实有效。
更多内容,详见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文章《》
(策划:旷思思 审核:李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