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俞正声、刘云山等分别出席政协联组会议丨文化产业重点都在这里
广电时评两会报道组 霍驰
习近平提出广大知识分子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等重要指导思想;俞正声强调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刘云山表示要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分别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委员并参加分组讨论,与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社会科学、新闻出版以及文艺界的委员们共商国是。
习近平:广大知识分子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多作贡献
联组会上,9位委员围绕加强农业、医疗、文化、教育、科学等方面的问题作了发言。民进界别全国政协委员赵丽宏对坚定国人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出两条建议:一是花力气建设展示中国文化魅力的主题乐园;二是设立一个中国的世界文学奖。
习近平在听取发言后发表重要讲话,并寄语我国广大知识分子。他强调,伟大的事业,决定了我们更加需要知识和知识分子,更加需要知识分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多作贡献。我国广大知识分子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刻苦钻研,勤奋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希望我国广大知识分子自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终胸怀大局、心有大我,始终坚守正道、追求真理,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身体力行带动全社会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希望我国广大知识分子积极投身创新发展实践,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紧紧围绕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关键、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不断增加知识积累,不断强化创新意识,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不断攀登创新高峰。
他说:“全社会都要关心知识分子、尊重知识分子,营造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良好社会氛围。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知识分子凝聚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习总书记提出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尤其强调要对知识分子多一些包涵、多一些宽容,体现了中共中央对高层次人才的高度重视。”赵丽宏认为,信任和包容体现出雅量,也寄托着殷殷期望,作为文艺工作者,一定要承担起筑牢文化自信的重任,深入基层、讴歌时代、挖掘经典、传承创新,用更优秀的作品回应党和人民的重托。
俞正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
4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参加了社会科学、新闻出版界委员联组会。王子豪、张树华、黄国柱等委员围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等建言献策。
李东东委员说,在22.5万持证新闻记者中,人才结构呈现“纺锤形”,当前新闻内容生产有速度缺厚度,一些网络新闻格调低俗,缺乏文化内涵,青年新闻舆论工作者的整体文化素质亟待提高。
“我们没有形成内容为王的共识。”白岩松委员说,一些新媒体“只炒菜不种地”,传统媒体作为新闻界“种地产粮”的主力,在日益增长的生存压力之下,产量、质量均下降,也开始转向“炒菜”,丢掉了核心竞争力。应当加大对深度新闻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对此黄国柱委员表示赞成。“在注意力成为经济增长点的今天,我们应该依然坚持内容为王,直面挑战,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把握话语主动权,扩大影响力。”
俞正声在听取13位委员发言后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和新闻舆论工作,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
俞正声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高度政治责任感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和新闻舆论工作更好发展,进一步凝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大力弘扬主旋律,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做好热点问题舆论引导,深入研究和回答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切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三贴近”,努力转变作风和文风,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创作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着力培育发展新媒体,善用各种网络平台巩固和壮大网上主流舆论,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牢牢掌握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动权。
俞正声希望社会科学、新闻出版界委员严格要求自己,加强道德修养,更好地立德、立学、立言、立行,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
刘云山: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文艺界委员并参加讨论。 委员们围绕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文化人才、重视文化扶贫等建言献策。
“结合扶贫攻坚工作,国家制定了文化扶贫、扶智的方针,取得不少成绩。”刘云志委员在近年培训地方乐团业务骨干的过程中,感到人才培养是文化扶贫的重点问题。他希望能够建立一个由中央到地方再到乡村层层辐射的文化扶贫机制,形成地区间的双向互动,使人才得到长效培养。
田青委员也为扶贫攻坚支出了“文化招”,他建议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手工技艺,这不仅可以成为脱贫致富可靠、直接的手段,也是老百姓感情的寄托和亲情的纽带。
何香久委员对文艺创作的出现的一些跟风、低俗现象非常忧心,他说:“文艺工作者要有历史担当,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展示国家和民族精神的重量。”
张国立委员也认为,文艺工作者要牢记社会责任,在拓展题材、内容、形式和提高原创力度上下功夫,讲好中国故事,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
刘云山在听取大家发言后说,文化自信是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重要支撑。我们的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优势的自信、对国家发展方向和光明前景的自信,根本的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符合我国国情、治理高效的政治制度,有凝聚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追求。
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文化的自信建设自信的文化,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着力推进文化创新创造,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反对炫富竞奢、低俗媚俗、见利忘义。
刘云山希望文艺界带头坚定文化自信,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希望政协委员发挥自身优势,加强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推进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版权声明】本文系《广电时评》独家稿件,《广电时评》编辑部保留所有版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