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革命文化,《我们的节日·清明》之“战地黄花”用革命记忆讲述中国故事
作者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监管中心
“战地黄花”特别节目以详实资料和丰富立体的人物访谈,挖掘出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通过讲述八位烈士的后人、战友对不同历史时期牺牲英雄的祭奠故事,让观众真切的触摸到一个个立体的英雄形象。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2017年,恰逢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在清明这个铭记和追思的节日里,人们不会忘记那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九十年的风雨征程中长眠于地下的先烈,他们以革命者的坚定信念、抗争者的不屈勇气、强国者的不息梦想,生动诠释着八一精神;他们用鲜血和信仰、牺牲和奉献,不断铺就着国家与民族的复兴之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清明期间推出特别节目《我们的节日·清明》之“战地黄花”,通过讲述八位烈士的后人、战友对不同历史时期牺牲英雄的祭奠故事,带领观众回溯时光的深处,找寻那些动人心魄的历史片段,弘扬和传承伟大的革命精神。
浓缩人民军队发展历程,见证中国革命辉煌成就。“战地黄花”特别节目以鲜为人知的详实资料和丰富立体的人物访谈,搭建与革命先烈的情感桥梁,通过革命烈士后人、战友讲述故事、还原历史,以见微知著的叙事手法勾勒出中国革命的发展轨迹,弘扬了中国革命的伟大精神。节目共八期,将八个对英烈祭奠追思的故事按人民军队发展历程的时间顺序娓娓道来,分别讲述三河坝战役保留了南昌起义的革命火种;革命力量在井冈山生生不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胜利完成了震撼世界的长征;在民族危难时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捍卫了人类的和平事业;人民军队用鲜血和生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换来新中国的安全;和平时代,人民军人为了强国梦想牺牲在戈壁滩,埋葬在青山头,共同筑起坚强的中国国力。从八一南昌起义到和平岁月,跨度近百年,视野开阔,场面宏大,“战地黄花”特别节目全面展现了人民军队不断壮大,凭借忠贞于党、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取得了无数辉煌成就的发展历程。
塑造人民英雄生动形象,诠释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节目难能可贵的深入到每个烈士的个人情感世界,借由英烈与身边的战友、至亲之间真实的故事,用血脉和情感的传承将时空的距离拉近,让观众真切的触摸到了一个个立体的英雄形象。夏明震是一位年仅21岁就牺牲在湘南暴动中的革命烈士,他的妻子曾志也是一名革命战士,在夏明震牺牲后生下了他的遗腹子,因为革命的需要,她将儿子托付他人抚养,革命胜利后,曾志辗转找到儿子。在老年曾志的心中,不仅怀抱对儿子深深的愧疚,对自己未曾参加丈夫夏明震的出殡也一直无法释怀。节目寻访曾志故里,来到她寻找丈夫遇害地点的苏仙桥,然而世事变迁,无迹可寻,留给曾志心底的后悔和遗憾,唯有以死后埋葬在纪念碑旁来再续亲缘,此情此景让观众为之动容。郑海庭和宫愚公是1948年淮海战役的战友,两位老人在出生入死中结下了坚实的革命友情,亲人们熟知他们在枪林弹雨中是如何无所畏惧,如今,两位不怕牺牲走过无数战场的百岁老人因行动不便,只能在两地通过视频连线进行联系。在视频连通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潸然泪下。他们都是战场上的英雄,但他们也都是无数普通平凡家庭中的一员,节目为我们展现了他们在战场上不畏生死的一面,同时也为我们展现了战友亲情的另一面。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枪眼而壮烈牺牲。现今83岁的李继德是黄继光的战友,他目睹了黄继光的英雄事迹,也跟黄继光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黄继光20岁就牺牲,并未留下孩子,母亲和弟弟也已经去世,弟媳袁惠清和侄儿黄拥军是黄继光最亲的家人。2017年3月,临近清明,83岁的李继德不忘约定,从山东坐车来到四川,为战友扫墓,替战友祭扫先人。
清明时节,细雨霏霏。英烈的后人和战友来到他们的碑前,缅怀他们。中国人民颂扬那些走过战争与硝烟的远行者,也永远不会遗忘在前行路上倒下的英烈。在他们牺牲后,更多年轻的革命者们,又从这里出发,踏上了中国革命一个个新的征程。
独特视角讲述真情故事,弘扬积极向上的革命文化。“战地黄花”特别节目的每个故事都与实现民族复兴息息相关,其挖掘出的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既有历史价值,又有现实意义。范晓光和妻子怀揣父亲王平将军的回忆录,沿着父亲的足迹,重走长征路,在长征走过的班佑河畔为七百位无名烈士竖起了纪念碑。清明来临之际,范晓光带着家人再次来到这里,为红军烈士献上鲜花,也献上内心崇高的敬意。东北抗联后代以合唱队的形式宣传抗战精神,94岁的东北抗联女战士李敏依然活跃在宣传东北抗战历史和抗联精神的第一线上。在东风基地,中国第一枚核导弹试射成功,东方红卫星顺利升空,神州系列飞船在这里起航,军旅作家张立新正在创作剧本,主角是发射中心牺牲的烈士。这些鲜活的人物,继承了先烈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了革命战争年代的炽热理想,也将为传播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战地黄花”特别节目在多终端、多平台同步播出后,引发全网热传,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清明期间,央视网多终端触达人数超过2亿,独立访问人数超过678万,用户点播次数超1154万,累计收视时长近104万分钟。
革命文化是中国道路形成与发展之基。我们党在长期艰苦卓绝斗争中孕育的扎根人民、志向高远的革命文化,是我们党始终不忘初心、不改初衷,屡遭曲折而奋起、历尽苦难铸辉煌的深层文化因素。也正是这种不忘初心、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使我们党在历经挫折后总结经验、重新奋起,开启改革开放新的征程,义无反顾地开辟和拓展了中国道路。在建军90周年的清明之际,《我们的节日·清明》之“战地黄花”特别节目用一系列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故事缅怀先烈,弘扬了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和为实现人民利益而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奋斗牺牲精神,以扎根人民、志向高远的革命文化,激励着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拓展中国道路,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版权声明】本文系《广电时评》独家稿件,《广电时评》编辑部保留所有版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