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阅会”杯第二十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启动发布会顺利举行
4月12日,“新阅会”杯第二十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启动发布会在巨鹿路675号举行。会议由《萌芽》杂志社社长孙甘露主持,邀请嘉宾有上海市作协党组书记、上海市作协副主席王伟,中国作协副主席、新概念评委叶辛,新鸿基发展(中国)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新阅会代表王征,新概念联合主办方、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新概念评委朱国华,著名作家、新概念评委陈丹燕,以及昔日新概念获奖者周嘉宁、陶磊、刘嘉俊、王若虚、张祯。
在创设之初,新概念作文大赛提出“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的口号,强调真实、多元、文学性是赛事评选的标准。20年间,大赛创造了辉煌,也经历过起伏,但始终受到社会和媒体广泛关注。新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启动大会上,展开了一场对于创新与坚持的讨论。
1999年,由《萌芽》杂志联合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一起举办的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堪称近代文坛的大事件。大赛首倡“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的理念,号召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要有想象力和创造性,这在当时还是应试教育为主导的环境中仿如一声迟到已久的号角。因大赛涌现出的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一大批青年作者形成的影响至今无可估量。去年的第十九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吸引了83202人参与,创下历年新高。
会上,上海市作协党组书记、上海市作协副主席王伟对第二十届新概念作文大赛提出了新要求:“第一,当年为了和应试教育背景下有点压抑个性的各类型作文比赛区别开来,‘新概念’强调新思想、真感情,第三个十年开始了,‘新概念’新在哪里?我们要进一步思考,它能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写作特点,适应新的写作技巧,都是新概念今后发展要研究的。第二,如何继续保持和扩大自己在全国的影响力。‘新概念’培养出很多写作者,他们进入到专业的写作行列,是我们取得成果的标志。今后如何获得社会各方的支持和赞助、吸引更多社会力量的参加,继续扩大影响力?第三,经过20年发展,‘新概念’形成了固有的,也行之有效的模式,在第三个十年,如何在大赛组织模式上有新的拓展,以保证比赛持久地焕发出生命力?希望新概念能保持影响力,扩大影响力,上一个新的台阶。”
中国作协副主席、新概念评委叶辛老师提到:“这几年文学有几个趋势,碎片化、网络化,这些问题一直被争论。但文学有一个本质的东西,是可以进入人的心灵的。为什么唐诗、宋词还在流传,是进入到读者的心里,不仅是唐宋读者,是一代一代人的心里。今天‘新概念’也要挖掘出能进入读者心灵、传之久远的作品。”
去年,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朱国华首次担任“新概念”复赛的评审,他对严谨的评审机制印象深刻:“有八万多份参赛作品,进入复赛之后,评审围在一张小桌旁,稿件是匿名的,每个人都要打分。‘新概念’能发展到今天,不是偶然。”他更表示华东师范大学其实是“新概念”的“受益方”:“‘新概念’产生了很多优秀的作者,我们中文系特别期待这些优秀的孩子来华师大读书,继续圆文学之梦。”
作家陈丹燕自第一届“新概念”开始就担任评审,她回忆起审稿的时光,不禁感叹:“我不仅是在看稿子,也是在看小孩子们都在想什么。有一年很多稿子写到朴树的《那些花儿》;还有一年很多人写幻想故事,给人物起奇怪的名字,有些字我都不认识。不论我们愿不愿承认,他们都是中国文学的将来,也一定会变得很好的。我一直很愿意为‘新概念’看稿子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得主周嘉宁,现在得身份转换为了“新概念”评委,对此也深有感触:“看稿子能体会到年轻人的趋势,用的语言、涉及的主题,每一年都发生变化。我对今年有更大期待,希望从根本上有一个全面的变化。”
《萌芽》杂志社社长孙甘露强调了“第二十届”的特殊意义:“一代人当初作为学生投身写作,转眼已为人父母,换了一代人。这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特别是,“《萌芽》和‘新概念’事实上一直都在求新。虽不是刻意为之,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点从去年的‘新概念’参赛人数就可以看出。”此外,“《萌芽》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去年我们刊登了王安忆的作品,因为文学大家的作品可以很好地引导青年人写作。”面对“新概念”是否“守旧”的质疑,孙甘露表示,所谓“守旧”,是在坚持原则的意义上的,“新概念”的评审机制从没有改变过,坚持多人打分,坚持三级盲审。“不能说因为20年了,‘新’概念就变成了‘老’概念,这么多年它没被淘汰,就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去年是《萌芽》创刊六十周年,杂志重提“责任”与“经典”。如今这本立足上海,辐射全国,培育出几代作家的杂志已迈入自己的第六十一个年头。在市委宣传部和作协党组的关心支持下,六十多年来,《萌芽》也一再向读者、作者证明了,当好“土壤”,一直是自己最擅长,并始终坚持的事。相比看“风向”,看“行情”,《萌芽》始终相信文学本身的力量。
刘嘉俊将“新概念”视为自己职业的起点:“文学创作使我们很长时间自己支持自己过日子,《萌芽》和‘新概念’让我们在创作领域找到了同行者,使我们在创作领域不再孤独。”这也是王若虚的感受,读大学的时候,其他同宿舍的同学都去网吧通宵打游戏,他开着应急灯写小说:“在这个自我历炼时期,《萌芽》和‘新概念’是一个目标。高中时候很多人写小说,但坚持到大学的只有我一个,最大因素就是‘新概念’。感谢‘新概念’对我的激励。”张祯则十分感性地表示:“我是一个独立的岛屿,‘新概念’就是船,带我冲出去看到其他岛屿,相信我们可以组成一个大陆。”
孙甘露特别介绍了《萌芽》从去年开始作出的诸多调整:
面对网络新媒体的冲击,和传统出版业遭逢挑战的局面,《萌芽》以积极的心态应对,甚至反其道而行,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的道路。首先,在纸媒被普遍唱衰的年代,《萌芽》于2016年再度大胆改版,将页码由原本的80页增至112页,以“更文学的厚度”,来“承载更为真实的力量”。
同时携手台湾《联合文学》杂志发起的“两岸文学营”集合两岸最优秀的专业导师,致力于通过交流与碰撞帮助新一代年轻作者成长,增进相互了解,在扩宽了稿件来源的同时也增广了读者的视野。“两岸文学营”项目现已得到了市台办和国台办的高度肯定,《萌芽》杂志也相应在每年开辟专号,选登“两岸文学营”的优秀作品。预计于今年六月开营的“第三届上海-台北两岸文学营”更将拓展规模,增加参与者的人数。
由《萌芽》编辑和作者深入校园的“文学讲座百校行”也同样受到了读者、学生们的欢迎。编辑与作者通过这一活动带领大家深入解读“新概念”的主旨,激发创造性和发散型思维,鼓励同学们不受题材、体裁限制,使用属于自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摒弃社会上流行读物的影响,重返经典,创作出具有真正文学性的作品,并让同学们能够更加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投入到生活中,去关注、感受、体察其中的复杂性。
今年,“新阅会”冠名新概念作文大赛,新鸿基发展(中国)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新阅会代表王征表示:“讲求文艺性和公益性让‘新阅会’和‘新概念’一拍即合。”“新阅会”是由新鸿基地产(新地)推出的面向全社会的文化平台,于2014年5月正式进入内地,致力于与权威文化机构、具影响力的文化媒体、知名高校和文艺机构合作,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以推广阅读文化。创立至今,不单在沪港两地与三联书店合作,主办年轻作家创作比赛,更积极协力上海书展、上海国际文学周、思南读书会等沪上标志性文化项目。”《萌芽》办公室主任吕正也强调:“希望借助‘新阅会’和我们的合作,用新的传播方式将‘新概念’、写作快乐的理念传递出去。”
为了体现文学性和公益性,二十年来,新概念作文大赛不单从未收取任何报名费,还坚持给予前来上海参加复赛的同学以经济上的补贴,今年,这一额度更将提升至每人500元的标准,为同学们选择更舒适的交通工具,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比赛中,尽一点绵薄之力。而新一届获奖者中的佼佼者,及在由“新阅会”与三联书店合办的“年轻作家创作比赛”中脱颖而出的个别优胜者,也将直接参与到“上海-台北两岸文学营”中,拥有在更大平台上磨砺提高的机会。此外,作为强调“文学性”的具体体现,大赛将向囊括相对成熟的创作群体,总是被往届参赛者戏称为“死亡C”的C组(高中毕业,30岁以内的青年人)适当倾斜,鼓励剔除功利性的创作,促进更多优质作品的出现。尤其是,与“新阅会”的合作,将为大赛带来更多展示与发声的平台,以及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依托《萌芽》、新阅会微信公众号及新阅会电台(喜马拉雅FM),大赛进行期间将特别开设新概念作文大赛专栏,以文字和声音两种形式,带领新老读者一同回顾往届赛事的经典作品。
陶磊将自己称作“职业写作者”,深入了解文化产业的变化和发展,“发现创新不一定与时俱进,有些是‘与时俱退’。负面的文学创新,是将别人的作品变成自己的作品,并不值得提倡。”陶磊肯定了《萌芽》和“新概念”的坚持,“坚守标准,不畏浮云遮望眼,这是最难能可贵的。”
《萌芽》副主编胡玮莳强调:“在《萌芽》这么多年我最大的感受是,第一,无论同事还是作者,都怀抱着文学理想;第二,无论领导还是员工,有创新的意识,不满足现状,一心力图做到更好。这在我看来是最好的传统,我们也一直是被这个传统、理想所鼓舞和激励的。希望哪怕到一百年后甚至更久,未来参与到这项事业中的人,都能将这种‘萌芽精神’传承下去。”《萌芽》编辑部主任桂传俍则坚持,在如今的大环境下,重提文学性、公益性,恰恰是很“新”的事情:“现在大家都在提传播性、商业性,按这样的做法无疑会得到很大的收益,但我们承担的工作性质是不同的,坚守文学创作的逻辑和文学趣味的底线,继续不断培育新人,让年轻一代接触了解优秀的作品,这才是把这本杂志做下去,和举办‘新概念’大赛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