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涵养荧屏丨《齐鲁家风》研讨会在京召开
《齐鲁家风》依托厚重文化根源,通过古今映照的电视手法,助力荧屏文化类节目潮流发展。该片也是齐鲁优秀传统家风文化在新时期成功影视化的最新案例。
展现齐鲁家风的纪录片《齐鲁家风》,今日(4月14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在同日举办的《齐鲁家风》研讨会上,出品方公布了这一消息。
《齐鲁家风》是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工程”重点项目,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中共山东省纪委宣传部、山东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3月20日,《齐鲁家风》在山东卫视首播,播出后引发良好反响,受到观众、文化学者及业内的关注和好评。
制作团队自述:聚焦齐鲁大家风
“这是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广播电视台交给我们的‘命题作文’。”研讨会上,《齐鲁家风》总导演朱军讲述了节目的创作历程:2016年4月开题,历时8个月至2017年1月完成制作,《齐鲁家风》从齐鲁传统文化中提炼出6个主题,通过40多个古今人物故事,追溯齐鲁家风的历史渊源以及其对中华文明的深远影响。
朱军说,摄制团队组建后,节目组首先成立了专家团队,但由于团队传统文化知识薄弱几乎无法和专家对话,“于是从8个多月的摄制时间里拿出了2个月看书”,在有了传统文化的基础后才开始研究历代家训家规。
如何做出齐鲁家风的特色是节目组首先遇到的问题。朱军表示,通过再阅读齐鲁文化书籍和请教专家,节目最终找出了能够立得住的独特的点,“就是历代优秀家风家训中体现出来的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思想”。
“作为中国传统家风的内核,儒家思想从山东发源,几千年来山东人做了很好的传承和传播。经过反复讨论,《齐鲁家风》将内容定位于不单纯表现狭义的家庭风气和传承,而是体现齐鲁‘大家风’,展现家风中核心价值观的源头以及历代山东人对这些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传承和传播。”
既要体现历史又要有现代人物的继承和发展,如何进行结构是节目的一大难题。“通过请教纪录片资深导演,经过反复摸索,节目采用了古今交叉讲述的结构。”朱军表示,这在国内现有的纪录片中几乎没有,更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于是节目开始了大胆尝试。“在表现方式上,节目组在摄制之前就提出当代化、青春化、国际化的要求,所以这部纪录片采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故事化的讲述方式,采用情景模拟、三维图文等方式表现历史人物,避免了历史类纪录片深奥难懂的问题,便于观众接受和理解。”
山东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红勇在发言中表示,“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传承工程”重点项目第一批确定的重点项目7类31个已经开始实施,大部分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齐鲁家风》是山东纪录片创作的优秀成果,更是山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山东省委宣传部将以此为新的契机,扶持更多有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项目。
“以小人物勾连历史,以小家折射大家”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好家风的弘扬,有助于好民风、政风、党风、社风的形成及发扬。”全国政协常委、中广联合会会长张海涛说道。
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齐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志民在发言中肯定了《齐鲁家风》的良好反响,他评价《齐鲁家风》做到了“以小人物勾连历史,以小家折射大家”。王志民认为,《齐鲁家风》的价值体现在三个“大”和四个“结合”:“一是大主题,《齐鲁家风》是践行‘两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一大工程;二是大格局,虽是讲齐鲁家风,但反映的是社会多个方面,贯穿几千年;三是大背景,以齐鲁几千年的文化为历史背景,反映当今社会各个阶层的优秀家风;同时,《齐鲁家风》实现了四个结合,反映齐鲁文化精神与反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家风为主反映村风、社风、政风等,结合展现‘大家风’概念;深入挖掘历史资源和凸显当代文化精神相结合;点面结合、主次结合,6大主题贯穿成一条主线。”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蒙曼表示:“《齐鲁家风》的立意依托于三个事实,一是中国自古家国同构的理念;二是儒学的日常化和生活化;三是家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安身立命之所,是情感的依托,以家为切入点最亲近也最容易接受。这三点是这部纪录片成功的三大背景。”
蒙曼表示看过《齐鲁家风》后感触很深,“一是视野大,小人物勾连大历史;二是心胸大,从齐鲁家风上升到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三是开篇大,以‘学’开篇,注重传承。”
山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孙杏林指出了《齐鲁家风》的“六好”,选题好、主题好、内容好、制作好、反响好、效果好。同时他也提出相应的建议:“《齐鲁家风》今后可以从两条线扎根,横向延展至齐鲁家训、齐鲁家谱。竖向可以开发中国家风、新家风等。其次,《齐鲁家风》可以聚焦身边人、普通人等多个层面的人物。”
文化类纪录片将是未来工作重点
“《齐鲁家风》在同类作品中独树一帜,既涉及到纪录片的创新与发展,又关乎山东电视台未来纪录片发展的走向和思路,它的示范性和典型性值得探究。”全国政协委员、中广联合会副会长胡占凡认为,《齐鲁家风》主题宏大、根源厚重、关切现实,将齐鲁与家风两个元素相结合是它得以成功的首要因素。胡占凡表示,古今结合、以古鉴今是节目一大特色,也是创新之处,很多片子在这方面有欠缺。故事化表达是节目的亮点,“《齐鲁家风》紧紧抓住讲故事的要点,讲了40多个故事,抓住了纪录片表达方式的要害问题。”
“‘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现在反映历史,意义在于对今天有所启发,尤其家风,对于今天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涵养作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谈到,这几年总局一直大力推动文化节目,去年以来大力推动自主原创,鼓励各台开办和制作文化类节目。2013年,总局提出广播电视节目发展方向,概括为三个关键词:公益、文化、原创。2016年以来,广播电视节目出现了很多新气象,广播电视节目的文化品位在提高,尤以《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几档文化类节目为代表。
山东广播电视台台长吕芃表示,文化、历史和传承类节目与山东台的气质传统比较匹配,在《齐鲁家风》之后,山东台还准备做《新家风》。“文化类节目、文化传承类节目将会成为今后的工作重点,是山东台今后自身定位中必须的选择。”
更多精彩内容